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旧题左丘明(生卒不详)撰。此书亦称《左氏春秋》、《春秋内传》,简称《左传》。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东汉桓谭、班固皆认为此书为左丘明所撰,左丘明乃孔子弟子。魏晋诸儒对此均无异议。唐啖助、赵匡始提出《左传》作者左丘明与《论语》中之左丘明为两人,《左传》作者不是左丘明,而是战国时人,宋元诸儒多承其说。宋叶梦得据《左传》记事终于智伯,认为左氏是战国时人。清人对此多有辩驳。《四库全书》编辑者仍定为左丘明撰。清后期今文经学再兴,今文经学家一般认为《左传》乃西汉刘歆之伪作,其代表意见是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和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现代学者徐中舒《左传选·后序》认为,“《左传》好预言因果休咎而以下筮为征验”,主要从《左传》预言验否之角度以考订其成书年代,其方法虽出自清儒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然其结论则颇不相同。徐氏据《论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认为左丘明大约与孔子同时,而此书之成书年代为公元前375年至前351年,其作者当然不是左丘明。他采卫聚贤“子夏”弟子说,认为“可能就是子夏一再传的弟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序》之研究方法与徐氏大抵相同,但其推定《左传》之成书年代为前403至前386年。清人姚鼐《左传补注序》认为此书作者是战国吴起,现代学者章太炎、钱穆、郭沫若、童书业等均持此说。而赵光贤《左传编撰考》则提出此书作者为鲁国左姓之人之说。对此尚无统一的意见。至于此书与《春秋》之关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云: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春秋左氏》。“杜预《集解序》亦云:“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故传经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综此观之,则《左传》为传《春秋经》而作。对此,魏晋以后诸儒几无异议。今观此书,其内容绝大部分与经文完全对应。有说明《春秋》书法者。如隐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此书曰:“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其下又云:“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有以史实补充说明《春秋》者。与《公羊》、《穀梁》着重解释《春秋》之“微言大义”不同,此书重于从史实上解经或补经。如隐公十一年《经》“公薨”,隐公为何而薨,《春秋》未予说明。此书则记录了桓公与公子翚共同杀害隐公之事。故桓谭《新论》云:“《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春秋》经文仅一万六千多字,除掉无传之经,不足一万字。而《左传》则有十八万多字,绝大部分为叙述史实。亦有经详而传略互为补充者。如成公十七年《经》:“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而传文只云:“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伐郑,自戏童至于曲洧。”有订正经文之误者。如襄公二十七年《经》:“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此书作“十一月”,据后秦姜岌和元郭宋敬等人推算,经误而传正,今人推算亦证明此乃公元前546年10月13日之日全蚀,应为周历十一月。此书既为解经之作,其体例仍依《春秋》,为编年史体,其叙事亦以《春秋》为大纲,但记事则稍长于《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形式上,此书记事以鲁为主,但实际上则详晋楚鲁郑,宋卫周齐等国次之。其内容包括当时之军事、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且还引述了一部分春秋之前的史实与古史传说。记事客观、材料翔实,为后世史家所重视。此书还记有古人对史实之评论,即书中所谓“君子曰”、“君子谓”、“孔子曰”、“仲尼曰”。但是,对此书之“君子曰”,宋儒多有微词,甚至或以为是汉刘歆之伪托,如朱彝尊《经义考》引林栗语云:“《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朱熹亦曾说:“《左氏》所述‘君子曰’,皆鄙陋。”后儒对此或可或否,意见不一。此外,此书叙事,文辞优美、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如《郑伯克段于鄢》、《泓之战》、《郩之战》、《城濮之战》等等。刘知几《史通·杂说》云:“《左氏》之叙事也,述行事则簿领盈视,咙聒沸腾;论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完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此书之取材极富,如晋之《乘》、楚之《梼杌》,及周、郑、齐、宋、卫等诸国故志、训典、语、令、世谱等书皆为其所采,又兼采民间传说杂之。《左传》在战国时即开始流传,还有诸如《铎氏微》、《虞氏春秋》之类的节录本。西汉末年,此书被立于学官。此书原与经文别本而行,晋杜预作《集解》时,始以传附经,合为一书。历来注释和研究《左传》者颇多,其中以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成就最大,杜氏号为“左氏忠臣”。其后唐孔颖达作《正义》,阐发杜说,号为“杜氏忠臣”。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有《左传释文》,训释音义,后附此书而行。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旧注疏证》、日本竹添光鸿《左氏会笺》、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都是研究《左传》及其注疏卓有成就的著作。此书一般与注疏合刊,较少单独刻印。其单独刊行者,有宋刻本、从宋本翻刻的明刻本、万历四十四年闵氏家刻套印本、吴勉学《拜经楼藏书》本(系其九经白文之一)。

猜你喜欢

  • 乐经

    一卷。辑佚书。不著撰者,为汉代作品,清王谟辑。王谟字仁圃,一字汝上,江西金溪人,乾隆进士,任建昌教授。王谟嗜辑佚古书,就《隋书》、《唐书》所载汉魏时期的失传著作,依据诸书,广搜逸文,得四百余种,成《汉

  • 琴鹤山房遗稿

    八卷。清赵铭(约1904前后在世)撰。赵铭,字新,又号桐孙,生卒年未详。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同治九年(1890)举人。官直隶顺德府知府。咸丰初年,即以文章雄于时,至同治九年(1890)始登贤书。典试

  • 孔门易绪

    十六卷。清张德纯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任常山县知县。该书专以十翼解经。其说认为,经本无阴、阳、刚、柔之名,以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这些名象都

  • 青琐尽言

    二卷。杨东明撰。杨东明(1548-1624),明河南虞城人,字启修,一字启昧,号晋庵,别号惜阳居士。万历(1573-1620)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刑部右侍郎。直言敢谏,尝于荒年上河南饥民图,颇负时誉。

  • 秋水阁墨副

    十卷。明董光宏(约1629前后在世)撰。董光宏,字君谟,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卒年未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除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河南佥事,历参议副使,参政陕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入为

  • 雅安书屋诗集

    四卷。《文集》二卷。《赠言录》一卷。清汪撰。汪,生卒年不详,字雅安,安徽歙县人,同县程鼎调之继妻。清代文学家。幼从黄秋平学诗词,刻苦钻研,遂工诗文,善词赋。性好读书,勤于著述。其诗冲和淡雅,言简意赅,

  • 吴兴丛书

    六十六种,八百一十四卷。清刘承干(1882-1963)编。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浙江上虞人。官吏部郎中,藏书家,著作有《海东金石苑》、《京师坊巷志考证》等。丛书收湖州一郡先贤著述六十六种,按四部分类,

  • 香闻遗集

    四卷。清薛起凤(约1777前后在世)撰。薛起凤字家三,号香闻居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居常好为诗,吴德旋《初月楼闻录》,述其与彭绍升论诗之言曰:“诗,志之所之也,未有

  • 大学衍义辑要大学衍义补辑要

    前者六卷,后者十二卷。清陈宏谋(详见《湖南通志》)撰。是书乃宏谋官云南布政使时所刊,取真德秀《大学衍义》四十三卷,辑要为六卷;取邱浚《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辑要为十二卷,盖为边远之士难购全书者而设。

  • 许氏六种曲

    清许善长(1823-1889以后)撰。许善长,字季仁,别号玉泉樵子,又号西湖长,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咸丰二年(1352)优贞生,六年(1856)授内阁中书。官至江西建昌府知府、信州知府。其祖父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