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十七卷。董仲舒(约前179-前104)撰。繁露亦作蕃露。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著名思想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少治《春秋》,下帷讲学,三年不窥园。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举贤良,对以天人三策,为江都相。中废为中大夫,以言灾异下狱,寻赦之。后经公孙弘推荐,任胶西王相。后托病退休家居,专以修学著书为事。朝廷每有大议,常遣使就其家问之。除此书外,还有《董子文集》。《汉书·艺文志》有《董仲舒》一百二十三篇及《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未言此书。又《董仲舒传》云:“说《春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于后世。”唐颜师古注:“皆其所著书名。”《隋书·经籍志》始著录《春秋繁露》十七卷。宋本《春秋繁露》已有《玉杯》、《竹林》二篇,可见《汉书》所云,乃略举其篇以代表其书。繁露之义,南宋《中兴馆阁书目》云:“《逸周书·王会解》‘天子南面,絻无繁露’,注云:‘繁露,冕之所重也。’有取贯之象,《春秋》属辞比事,仲舒立名,或取诸此。”王应麟《玉海》说同。又《周礼·大司乐》贾公彦疏:“繁,多;露,润。为《春秋》作义,润益处多。”盖皆臆说。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四库全书总目》皆云:“未详”、“不可解”,是实事求是之语。今本《春秋繁露》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文,实存七十九篇。此书在宋代已“多讹舛”(《郡斋读书志》),南宋黄震《东发日钞》云:“隋、唐、国初《繁露》已未必皆董仲舒之旧,中兴以后《繁露》,又非隋、唐、国初之《繁露》。”又云:“今书惟对胶西王、越大夫之问,辞约义精而具在本传,余多烦猥,甚至于理不驯者有之。如云宋襄公由道而败,《春秋》贵之。襄公岂由其道耶,如云周无道而秦伐之,以与殷周之伐并言。秦果伐无道者耶?如云志如死灰,以不问问,以不对对,恐非儒者之言。如以王正月之王为文王,恐《春秋》无此意。如谓黄帝之先谥,四帝之后谥,恐隆古未有谥。如谓舜主天法,商禹主地法,夏汤主天法质,文王主地法文,于理皆未见其有当。如谓楚庄王以天不见灾而祷之于山川,不见灾而惧可矣,祷于山川求天灾,岂人情乎?若其谓性有善姿而未能为善,惟待教训而后能为善,谓性已善,几于无教。孔子言善人吾不得而见之,而孟子言人性皆善,过矣,是又未明乎本然之性也。汉世之儒,惟仲舒仁义三策炳炳万世,曾谓之《繁露》而有是乎?欧阳公读《繁露》,不言其非真,而讥其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且有‘惜哉!惜哉!之叹。夫仲舒纯儒,欧公文人,此学者所宜审也。”而《崇文总目》则疑此书是“后人取而附著”。宋程大昌《演繁露》甚至认为此书为伪作。程氏之论已为楼钥所讥,《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虽未必全出仲舒,然中多极理要之言,非后人所能依托”。此书内容,言阴阳、五行、仁义礼智信、情性者占十之六七;言受命改制、制度及各家短长者占十之三四。董氏为《公羊》学大师,故其书发挥《春秋》之旨,亦主《公羊》。其大旨在乎仁义,仁义本乎阴阳,阳居大夏而阴居大冬,见天之任德不任刑。此书所阐发之《春秋》大义,主要有三统、三世、十指、五始等。《三代改制质文》云:“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时正白统,亲夏、故虞,绌唐谓之帝尧,以神农为赤帝。文王受命而王,应天变殷作周号。时正赤统,亲殷、故夏,绌虞谓之帝舜,以轩辕为黄帝,推神农以为九皇。故《春秋》应天作新王之事,时正黑统。王鲁、尚黑,绌夏、亲周、故宗”。此即是三统说。三世则详见《春秋公羊解诂》条。所谓十指,《十指》云:“《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系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举事变见有重焉,一指也;见事变之所至者,一指也;因其所以至而治之,一指也;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别嫌疑、异同类,一指也;论贤才之义,别所长之能,一指也;亲近来远,同民所欲,一指也;承周文而及之质,一指也;木生火,火为夏,天之端,一指也;切刺讥之所罚,考变异之所加,天之端,一指也。”所谓五始,《二端》云:“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从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后世改为“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五始。此书在宋代已有四种版本,篇数多寡不同。今本是楼钥校订本,原缺三篇,明人重刻本又有缺脱,《四库全书》编辑者乃以《永乐大典》由所存楼钥本删补勘订,即今通行本。清后期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复兴,此书亦受到学者重视。但此书流传既久,鱼龙杂糅,篇第褫落,致难卒读,故清凌曙撰《春秋繁露法》,厘正其缺文错简,又采列代之旧闻,集先儒之成说,博稽旁讨,通究本末,最有功于此书。其后苏舆撰《春秋繁露义证》,采录两汉经师家说,及诏令奏议、诸子传记及各家解释而成之。其后康有为撰《春秋董氏学》,借此书以发挥其新思想。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云:康有为“著有《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等书,于新思想之发生,间接有力焉。”现存宋嘉定四年江右计台刻本,明正德十一年兰雪堂仿宋活字本、万历十年胡维新《两京遗编》本、嘉靖张沩阳刻本,天启五年王道祐刻本、《汉魏丛书》本、聚珍版本、抱经堂刻本、乾隆十六年董氏刻本、嘉庆凌曙注本、光绪二年浙江书局本、崇文书局本、《古经解汇函》本、《四部丛刊》本等。

猜你喜欢

  • 授经图

    二十卷。明朱睦撰。朱睦(约1516-1585),字灌夫,号西亭,又号东陂居士,祖籍安徽凤阳,后迁居河南开封。因宋人《崇文总目》中《授经图》早已亡佚,故补宋人章如愚《山堂考索》所载旧图,后黄虞稷(162

  • 古园集

    十二卷。明卢雍撰。卢雍,字师邵,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四川提学副使。著有《祥刑要览》、《石湖志》、《方舟集》、《联舫集》诸书。此为师邵诗文集。嘉靖时弟卢襄编辑。门人长洲(

  • 历代寿考名臣录

    不分卷。清洪梧编辑。该书录西周至明代七十岁以上且官至卿位以上之臣。由于采录仅依据正史,故不无遗漏,而名臣中亦有碌碌无为者。书中有洪梧序,作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现有文学山房活字印本。

  • 四书正义

    二十卷。清宋继澄撰。继澄字澄岚,山东莱阳人。是书首有继澄自序、门人韩应恒序及《正义记事》。大旨遵朱子《集注》,而参考《蒙引》、《存疑》、《达说》、《浅说》诸书,以及时人顾麟士的《说约》、张尔公的《大全

  • 清溪漫稿

    二十四卷。明倪岳撰。生卒年未详。倪岳,字舜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徙居上元(今江苏江宁)。南京礼部尚书谦之子。登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倪岳承其家学,研精

  • 东方类语

    十六卷。明朱维陛撰。朱维陛,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以类编排了汉代滑稽文学家东方朔的事迹,凡自“列传”、“别传”、“外传”以及《琐语》、《神异经》、《十洲记》等书,该书都采摭进来。全

  • 储光羲诗

    五卷。唐储光羲(707-762)撰。储光羲,兖州(今山东兖州)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十四年(726)举进士及第。天宝九年(750)为监察御史。安禄山入长安,被授予伪职。两京收复后,被系入狱

  • 妇婴新说

    一卷,英国合信(详见《西医略论》)撰。咸丰七年(1858)合信至上海,撰《西医略论》,以补充《全体新论》之不详备之处,其中论及外科之学,便有人责难合信,认为江南人柔弱,不可轻易以刀技治病,西医之法不能

  • 刑法叙略

    一卷。旧题为宋刘筠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今考其文,即册府元龟刑法一门之总叙也。”可见,《刑法叙略》并非刘筠之作,而是由官府颁行的刑法的总论。《刑法叙略》曾载入曹溶的《学海类编》中,《四库全书》

  • 青囊奥语

    一卷、附《青囊序》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详见《撼龙经》)撰,《青囊序》是杨筠松弟子曾文(生卒年不详)撰。曾文辿,相传为赣水(今属江西省)人,因得杨筠松之术,后传于陈抟。撰有《青囊序》一卷。《青囊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