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经解

春秋经解

① 十三卷。孙觉(1028-1090)撰。孙觉字莘老,高邮(今属江苏)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孙觉早年师事著名经学家胡瑗,从胡氏受《春秋》学,后中进士,累官至右正言。王安石与孙觉原是好友,遂引用之,欲其协助变法。但孙觉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认为青苗法病民,遂被排挤出京,知广德军。哲宗时,官至御史中丞,以疾请罢,授龙图阁学士。孙觉曾被王安石所逐,及安石失势退居钟山,乃扁舟造访。安石卒,又作文诔之,时人皆服其德量。孙氏著作,除此书外,还有《春秋经要义》、《周易经解》及文集、奏议等。孙氏之治《春秋》,大旨以尊王抑霸为主。孙氏继承了啖助、赵匡及孙复开创的“弃传求经”之风,他说“三传之出,既已讹谬;诸儒之说,不可依据。但当取其是而舍其非。”与啖、赵、孙复诸人“尽废三传”不同的是,孙复之是非取舍仍然归趣于《穀梁》及其师胡瑗。《自序》称:“《左氏》多说事迹,而《公羊》亦梗概,陆淳以谓断义,即皆不如《穀梁》之精。今以三家之说校其当否,而《穀梁》最为精深。且以《穀梁》为本者,其说是非褒贬则杂取三传及历代诸儒。唐啖、赵、陆氏之说,长者从之,其所未闻,即以所闻安定先生(即胡瑗)之说解之。”孙觉认为:“《春秋》之作,盖以天下无王而孔子以王法正之。诛罚褒赏者,天子之事也。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因此他反对杜预以《春秋》为记载史实之书的观点。他说:“若如其说,则孔子乃一史官尔!《春秋》即曰‘作之’,又徒因其记注,即用旧史,则圣人何用苟为书也?”他也反对何休的“黜周王鲁”之说。他说:“孔子为天下无王,乃作《春秋》,何得云‘黜周王鲁’?如经书‘王正月’者,大一统也;先王人者,卑诸侯也;不书王战王战者,以见天下莫之敌也;书‘王’而加‘天’者,别吴越之僭伪也。《春秋》尊王如此,安得谓之黜周乎?”孙复《尊王发微》提出“有贬无褒”之说,而孙觉亦遵其说。如隐公无三月“公及郜仪父盟于蔑”条云:“盟者,乱世之事,故圣王在,阒无闻焉。……凡书盟者,皆恶之也。……《春秋》之法,恶团甚者日,其次者时,非狄盟也。以类而求,二百四十二年诸侯罪恶重轻之迹,焕然可得而见矣。”此书在当时甚为学者所推重。周麟之《跋》称,“初,王安石欲释《春秋》以行于天下,而莘老之传已出,一见而有心,自知不能出其右,遂诋圣经而废之。”此说未必尽然,但是证当时颇重此书。《春秋经解》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在宋代影响极大,是当时《春秋》学主流“弃传求经”派的主要代表作。据陈振孙《书录解题》,此书宋时即有刻本,现存清康熙《通志堂经解》本、天一阁抄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十二卷。崔子方(生卒不详)撰。崔子方字彦直,又字伯直,号西畴居士,涪陵(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经学家。《永乐大典》引《仪真志》之崔子方与苏轼、黄庭坚游,尝为知滁州曾子开作《茶仙亭记》,并刻石于醉翁亭侧,黄庭坚称其为“六合佳士”。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称他于哲宗时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乃隐居真州六合县,杜门著书者三十余年。崔氏著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本例》、《春秋例要》。通观崔氏之学,要在明“日月之例。”其《春秋本例序》云:“《春秋》之法,以为天下有中外侯国,有大小位,有尊卑。情有疏戚,不可得而齐也。是故详中夏而略外域,详大国而略小国,详内而略外,详君而略臣,此《春秋》之义,而日月之例所以生也。著日以为详,著时以为略,又以详略之中而著月焉,此例之常也。”此书之宗旨,据其《后序》称,乃因戚《左氏》不著日月之例,且考圣人之例亦大疏略;而《公》、《穀》虽“知日月之例,然亦不知崩葬卒薨与弑君之无例”,所以“其辞至于乘乱而不可信。”因而此书重在阐发《春秋》一书的“日月之例”。其《自序》云:“圣人欲以绳当世之是非,著来世惩劝,故辞之难明者著例以观之。例不可尽,故有日月之例,有变例。慎思精考,若网在纲。”由于崔氏执著于“日月之例”这个虚妄的大前提,故虽亦能发“诸家所未发”,自成一家,但其“过泥”、“偏驳”乃至荒诞之处自所难免。现存有宋刻本,《四库》本是从《永乐大典》辑出的。

猜你喜欢

  • 乡礼合编

    三卷。朝鲜正宗二十年丙辰李秉模等奉命纂辑。李秉模(生卒年不详),字彝则,号静修斋,德水(今地不详)人,畏斋端夏之玄孙,英祖四十九年癸巳中进士,不久即登文科,官提学;又迁兵曹判书,正祖朝拜左相,升领相;

  • 隋史遗文

    十二卷六十回。不题撰人,从书前序署印“吉衣主人”,可推知作者为袁于令。袁于令(1599-1674)一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号于鹏、箨庵、白宾、凫公、吉衣主人、剑啸主人、幔亭仙史等。江苏吴县人,明末贡

  • 墨花吟馆诗钞

    十六卷。清严辰(1822-1893)撰。严辰,字淄生,号达叟,桐乡(今安徽桐城县)人。咸丰进士。三代皆能诗,先曾祖同转公有《雅宜诗存》,先祖掌膳公有《吟秋馆诗存》,其父顺宁公有《小琅玕山馆诗钞》。此集

  • 庭诰

    一卷。南朝宋颜延之(384-456)撰。清马国翰辑。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少孤贫,好读书。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卒赠散骑常侍。诗人,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今《隋书·经籍志》有其《颜氏纂

  • 纂补四书大全

    二十卷。清刘嗣固撰。刘嗣固字亦巩,一字正夫,先州(今河南潢川)人。著有《纂补周易大全》、《纂补四书大全》等。是书设为问答体,均本之于《朱子章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及《朱子文集》,并融会贯通。

  • 春秋元命苞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失》)辑。《春秋元命苞》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元命苞》、《春秋元命包》,佚文保存较多,涉及到天地人三才,阐发五行更生、帝王迭兴、天人合一、天人相感之道,对于符

  • 昌瑞山万年统志

    十六卷。清英廉撰。英廉(?-1900),姓伊克明安氏,蒙古正蓝旗人。咸丰三年(1853)由笔帖式随僧格林沁守天津,补护军校。同治元年(1862)从江宁将军富宁阿转战苏皖,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十年奉命赴伊

  • 南原集

    七卷。明王韦(约1502前后在世)撰。韦字钦佩,号南原,上元(今江苏江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南京吏部主事,改兵部,历河南按察副使,官至太仆寺少卿。事迹附载《明

  • 痊骥集

    二卷。不著撰人。书中载有通元三十九论,对于各病症分为五脏治疗,且每症之下,各有方论。现在使用的一些治疗马疾的方剂,大多源于此书。此书颇有实用价值。有《永乐大典》本。

  • 卧象山房集

    三卷。《附录》二卷。清李澄中(1629-1700)撰。作者生平见《白云村集》(辞目)。本集为赋一卷,文一卷,诗一卷,附《滇南集》一卷,《艮斋文选》一卷,其诗学习明朝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但观其集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