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讲义

春秋讲义

四卷。宋戴溪(详见《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撰。此书为经筵讲稿。宋理宗开禧年间,戴溪为资善堂说书,再转为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各为说以进,《春秋讲义》即所进之一。戴氏著此书时,正当南宋韩侘胄北伐失败,宋金议和再成之时。故此书特别重视《春秋》经中有关内修外攘、交邻经武之道,而对于先儒津津乐道的卒葬之类义例缺而不论。可见戴氏亦主“经世致用”之道。如隐公二年“公会戎于潜”,戴氏虽承认由于“古者戎狄种落间与中国杂处”,因而鲁与戎会盟修好亦属正常。但又认为“夫戎狄非盟会可结也,盟果何益哉!”其后庄十八年“公追戎于济西”,戴氏再发此论云:“然自是而后,鲁伐戎,戎终不能为鲁患。追戎、伐戎不可谓无功矣。治戎之道,使之畏威则远遁,岂可以盟誓结哉!”其攘夷之论,于此可见一斑。此书最早的刻本是嘉定十六年(1223)由戴溪之子戴桷刻于金陵学舍,宝庆二年(1226)复刻于泰州,然流传不广,渐散佚。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其《大典》所缺之处则采黄震《日钞》所引补之。现存宋嘉定十六年刻本、宋宝庆二年刻本。

①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该书目的在于通经致用,因此取经传异同及汉唐以来学者的论辨,加以折衷,断以己意,不作艰深之论。在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之外,又取其中与时代情势相近及关系政教的事实,反复发挥。大体上以议论为主,略于考证,立说对公羊家之说采用较多。皮锡瑞去世后,其子嘉祐将该书编为二卷,于清宣统元年(1909)以活字排版印行。② 一卷。清潘任(详见《周礼札记》)撰。该书是作者对《春秋》一书的阐发,对所谓“微言大义”及文字训诂有所解说。该书无序跋,也无刻书年月,有约光绪年间的铅字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春秋集传

    十卷。清李文炤(详见《周易本义拾遗》)撰。本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兼取诸家之说。其说《春秋》,往往因引申太过,而曼衍于经义之外,如讲“元年”则牵连论及改元,再因改元而盛赞明朝十三帝皆不改元等等。类

  • 诸家异象别录

    一卷。清方申撰。方申字端斋。仪征人,本姓申。道光中以经解补县学生,尤精虞氏易。所著除本书外,还有《虞氏易象汇编》、《周易卦象集证》、《周易互体详述》、《周易卦变举要》,总称“易学五书”。此书采诸家有关

  • 字略

    一卷。北魏宋世良(生卒年不详)撰。清任大椿辑。世良字元友,广平(今属河北)人,官至清河太守。《北史·宋世良传》云:“世良强学,善属文,撰《字略》五篇。”《字略》早已亡佚,《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

  • 状元任先生遗稿

    二卷。明任亭泰撰。生卒年未详。原书不著撰人名字,仅知其为任姓而己。题按察司副使江左张琮辑,监察御史郡人曹璘校正。首有正德十年(1515)湖广按察司佥事慈溪顾英序文。后有正德六年(1511)矩庵居士江东

  • 紫阳大旨

    八卷。清代秦云爽撰。秦云爽字开地,号定叟,钱塘(今属浙江)人。书成于顺治辛丑年(1661),此书专门为王守仁、朱熹《晚年定论》而作,分八门类:一是“朱子初学”、二是“论已发未发”、三是“论涵养本原”、

  • 闽南唐雅

    十二卷。明徐编。费道用、杨德周等补。徐,字惟起,更字兴公。徐熥弟。闽县(福建福州)人。生卒年不详。以布衣终了。是书卷首题名称为费道用辑,杨德周订,而徐校。据杨德周《序》,实因为闽人,而道用、德周皆为闽

  • 冠图

    一卷。作者不详。是书前无序后无跋,主要记载历代冠制。考查其书内容,实为顾孟容之《冠谱》,所以抄袭剽窃者另立新名,并隐去作者姓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列为存目。

  • 孝经正误

    一卷,附录一卷。明潘府(生卒年不详)撰。潘府,字孔修,号南山,上虞(今属浙江)人。成化末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晚年布衣蔬食,以发明经传为事。《明史·儒林传》有传。该书认为《孝经》都是孔子之语,不应强分经

  • 己畦集

    三十八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祖籍嘉善。叶绍袁、沈宛君之子。幼聪颖,父授以楚辞,年四岁即能成诵,及长,工文,又喜吟咏。康熙九年(1670)举进士,官宝应县

  • 皇明从信录

    四十卷。明陈建辑,沈国元订。陈建(1497-1567),字廷肇,号清澜,明广东东莞人。嘉靖举人,后授侯官教谕,任山东阳信县令。著有《皇明从信录》、《学蔀通辩》、《皇明通纪》等。国元,秀水(今浙江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