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朗吟阁法帖

朗吟阁法帖

十卷。清世宗雍正(1678-1735)书。清世宗雍正,即爱新觉罗·胤禛,清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得隆科多等人的帮助谋得帝位,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雍正即位后用高压手段统治天下,屡兴文字狱,建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除此法帖外,还有《四宜堂法帖》等。该法帖勒刻于乾隆元年,卷首题有八分体“世宗御书朗吟阁法帖”,卷尾题有八分体“乾隆元年丙辰冬十月二十四日奉旨摹勒上石”字样,而且每帖的标题也都采用八分体。该帖传本很少,而且没有全帙,原本十卷中,现仅存其中的一、二、四、五、九卷。该法帖中的书迹,或为赝迹,或十分浅拙,远逊于《四宜堂法帖》,只有书清圣祖《七询》一篇,字达数千,气势贯通,没有失笔处。但是,该法帖摹拓之精,却罕有其匹,甚至远过于三希堂初拓本。有清内府本。

猜你喜欢

  • 古文尚书辨伪

    二卷。清崔述(1740——1816年)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河北省太名县)人,乾隆举人,嘉庆间官至知县。三十岁以后因见群经传记注疏与经文有异,就从怀疑而至辨伪、考信。考辩先秦古事,一切以

  • 大学古本

    ① 一卷。大学述 一卷。大学述问 一卷。明许孚远撰。孚远字孟中,号敬庵,明德清(今浙江德清)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有《敬和堂集》。是书首有自序。其说殆近于禅悟,故其释“致知格物”,谓知即明德之

  • 秘阁元龟政要

    十六卷。明佚名撰。书中所记皆明太祖事。但起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取常熟,终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首尾皆不完整,盖前后各失一册。今本卷第又经传写者改题。书内容大致与太祖实录相出入,亦

  • 澹园诗续稿

    二卷。清于祉撰。生卒年未详。于祉字燕受,别号淡园。山东潍县人。道咸间,以诸生隐居教授,终于乡。于祉诗多寓情淡泊,自抒所得。然才力不足,又不求甚解,不免失之于浅陋,此其蔽也。集中亦时有佳名,如《戊午祀灶

  • 别本白石山房稿

    二十六卷。清李振裕(约1685前后在世)撰。李振裕,字维饶,号醒斋,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刑、工、户、礼四部尚书,曾督学江南。是集有诗文各十三卷,前后无序跋,

  • 栗庵遗稿

    二卷。明郑环(1422-1482)撰。郑环,字瑶夫,号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栗庵遗稿》。据集中郑环之子郑孟绳跋,可知此稿原本十卷,因不慎而毁

  • 十三经独断

    一卷。清赵曾望(?-1874)撰。曾望字绍庭,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篇首有自序,举著书大旨:一有洗伐无穿凿,二有援引无挦扯,三有箴规无毁谤,四有疆界无门衣。书中自创新解,说多可喜。如《论语·子

  • 经世策

    一卷。明魏校(1483-1543)撰。校字子才,祖先本姓李,号庄渠,昆山(今属江苏)人。弘治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掌国子监祭酒事。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学,而贯通诸儒之说,择执尤精。著有《周礼沿革传》、《大学

  • 奇经八脉考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此书刊于万历六年(1578)。首列奇经八脉总论,次论阴维、阳维、阴蹻、阳跻、冲脉、任脉、督脉、带脉等八脉循环。李氏认为人身经脉有正有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

  • 毛诗奇句韵考

    一卷。清牟应震撰。此书成于《毛诗古韵》之后。《古韵》之作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本书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成于同年七月,历时一个半月。书前有序,以为《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