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不分卷。清汪昂(1615-1694)撰。汪昂字訒庵,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笃志方书,专攻医药。博采广搜,网罗群书,精穷蕴奥,或同或异,各存所见,以备考稽。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剂。著有《汤头歌诀》、《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勿药元诠》、《本草易读》、《本草医方合编》、《脉草经络五种汇编》、《增评童氏医方集解》等书。汪氏著述理法主要宗《内经》等古典医籍,皆浅显扼要,流传较广,不但在当时起到普及推广医学的作用,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汪氏对传入我国的西医学态度较为开明,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但对形态的论述较为明确。他还记述“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脑”等说,为中西汇通之先声。《本草备要》撰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作者认为有些本草书籍内容“备而不要”,或又“要而不备”,故取材《本草纲目》与《神农本草经疏》等书,撰成此编。汪氏在此书自序中称:“特裒诸家本草,由博返约,取适用者凡四百品,汇为小帙,某药入某经,治某病,必为明其气味形色,所以主治之由。闻附古人最恶兼施,制防互济,用药深远之意。而以土产、修治、畏恶附于后,以十剂宣通补泻冠于前。既著其功,亦明其过,使人开卷了然。”书中首论药性总义,次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等八部分,共载药四百七十八种。以后增订时又补入药品六十种。对各药性味、归经、主治、禁忌、配伍以及用法进行讨论。对一些药物采集时间、同物异名、真伪鉴别以及药物炮制等亦作简要介绍,并附图四百余幅。论药虽采众家之说,但又有个人创见。书中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由博返约,既备且要,为医家所喜用。但因汪氏本人不是临床医生,杂揉诸说,无所折衷,因而难免有承误之失。此书单行本有康熙三十三年(1694)保阳文富堂刊本,乾隆五年(1704)天德堂刊本,咸丰七年(1857)文质堂刊本,1938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医方集解》撰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乃汪氏为使读者辨证选方,治有轨则,不致攻补误用,乃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七百余首,分为正方与附方而撰。约十六万余字。内容分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二十一门方剂。后附《救急良方》、《勿药元诠》。正方三百余方,大多出于王肯堂之《证治准绳》,而从其他医籍中增采者更多。每门方剂首述功用,后述每方适应证、药物组成、附方加减、方义解释等。同时对有关病源、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服法、治法无不毕备,作者自己的意见则以“昂按”注明。理论联系实际,为一部应用较广的方剂书,对临床颇有参考价值。收方完备,分类合理,注释扼要,影响很大,以后解方之书,大抵不出本书范围。单行本有康熙四十三年(1704)刻本、光绪五年(1879)扫叶山房刻本、195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合订本有《本草医方合编》本、瓶花书屋重刊本。

猜你喜欢

  • 豫章丛书

    ①三集,二十六种,四十七卷。清陶福履编。陶福履字稚箕,江西新建人。曾主讲友教书院。丛书收江西学者著作二十六种,经史子集均有,分三集。第一集收清黄永年《春秋四传异同辨》一卷等十二种;第二集收清辛绍业《易

  • 金谷遗音

    一卷。宋石孝友(约1164年前后在世)撰。石孝友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乾道中进士。石孝友工词,有元代散曲气息。其著作世不多见,《钓台集》载其七言绝句一首,亦无可采录。其词至今则犹传。《书录解

  • 拾雅

    二十卷。清夏味堂撰。夏味堂字澹人,江苏高邮人。是书谓之“拾”者,盖所以拾《尔雅》、《广雅》之所遗也。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曰:“澹人以阮云台(元)《经籍纂诂》、王怀祖(念孙)《广雅疏证》上下千古,

  • 真息斋诗钞

    四卷。《续钞》一卷。清陆费(1784-1857)撰。陆费原名恩鸿,字玉泉,号春帆。桐乡(今安徽桐城)人。嘉庆副贡,官至湖南巡抚,负经世略,所至有惠政。著有《真息斋诗钞》。此集端依次为序文、评跋,第一卷

  • 西溪易说

    十二卷。宋李过撰。李过,《宋史》无传,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惟董真卿《周易会通》曰,过字季辨,兴化《今属福建)人。《易说》十二卷,其庆元四年(1198年)《自序》谓几二十年而成。可知是积心思虑之作。然四

  • 九歌解

    一卷。清辛绍业(生卒年不详)撰。辛绍业,万载(今江西万载)人。此书版本有清嘉庆十八年(1801)笃庆堂刊《敬堂全集》本。

  • 尹都尉书

    一卷尹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尹氏,不知生于何世,何名,生平无考,都尉为官职。《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尹都尉》十四篇。清代马国翰从《齐民要术》中辑录有关种瓜、葵、芥、蓼、薤、葱等条而成《尹

  • 益智录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本书记录自周迄明圣贤名人言行,叙事之后附以论断。其中明人居三分之一。孙承泽出于东林党人门下,故本书所记明万历至天启间诸人传尤详。其间不免有门户之见。有清康熙刻本

  • 为善阴骘

    十卷。明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前有明成祖自制序。所采共一百六十五条,各以四字标题,后加以论断,并系以诗。书名取自《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阴意暗默,骘意定降。全意谓天虽不言,但于冥冥之中监督人之

  • 夏仲子集

    六卷。清夏炯(1795-1846)撰。夏炯字仲子,一字卯生。安徽当涂人。少年时代在程瑶田、凌廷堪、其师汪莱诸海内通人门下聆其议论,志于汉唐诸儒之学。嘉庆二十一年(1816)工部尚书白小山视学安徽举科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