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文录
二十四卷。清凌淦辑。凌淦,江苏吴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辑吴江之文者,清初朱鹤龄《松陵文征》,仅登有关一邑掌故之文。余如顾有孝《松陵文起》、周延谔《吴江文粹》,其书皆无传。《文征》书虽存,而已残缺,故辑者广为网罗,自清初迄道咸得文三百五十余首,厘为二十四卷。以类编排:卷一至卷六为论辨;卷七至卷九为序跋;卷十至卷十三为书牍、赠序;卷十四、十五为杂记;卷十六至二十为碑铭、传状;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词赋;卷二十四为哀祭。有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二十四卷。清凌淦辑。凌淦,江苏吴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辑吴江之文者,清初朱鹤龄《松陵文征》,仅登有关一邑掌故之文。余如顾有孝《松陵文起》、周延谔《吴江文粹》,其书皆无传。《文征》书虽存,而已残缺,故辑者广为网罗,自清初迄道咸得文三百五十余首,厘为二十四卷。以类编排:卷一至卷六为论辨;卷七至卷九为序跋;卷十至卷十三为书牍、赠序;卷十四、十五为杂记;卷十六至二十为碑铭、传状;卷二十一至二十三为词赋;卷二十四为哀祭。有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一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伯潜。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陈氏治金石之学,深受阮元影响。他广为收集,精于鉴别,注重铭刻文字,是
二卷。清李景星撰。李景星字紫垣,山东费县人,诸生。本书上卷为《虞书》、《夏书》、《商书》,下卷为《周书》,卷首有作者自作的“弁言”和“凡例”。本书主要是发明各篇的大义,偶尔也论及文法。在分段分节处,李
十四卷。清章抚功撰。章抚功字仁艳,钱塘人,生卒年生平均无考。《汉世说》一书仿照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用以记叙汉人的言行。取材主要以《史记》、《汉书》为主,而杂取他书补益之。全书分十四个门类,即:德
不分卷。清代阮元(1764-1849)撰。阮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衔。本书补的是宋代王应麟《诗考》之遗。与在本书之前的范家祥《三家诗拾遗》各有详略。其后
十五卷。清唐梦赉(1627-1698)撰。唐梦赉,字济武,号豹岩、岚亭。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因上疏言事,获罪罢官。归居田园后,寄情山水,栖心禅悦,交朋结友,
十三卷。明黄端伯(?-1645)撰。黄端伯,字元公,建昌新城人。生卒不详。崇祯初(1628)进士,授宁波推官。著有《易疏》等。端伯生平好佛,曾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取《楞严经》引诸沈冥出于苦海之语。及
一卷。清戴震撰。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今屯溪)人。因家计贫寒,年轻时曾做过商贩,又教书为业,并就学于江永,深受其影响,奠定了日后学术基础。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避仇家陷害
十五卷。北周庾季才(生卒年不详)撰。庾季才字叔奕,八岁通《尚书》,十二岁通《易》,好占玄象。梁元帝尝与之论星历,梁亡,周太祖令掌太史。著有《灵台秘苑》、《垂象志》。原书《隋书·经籍志》记为一百十五卷,
十卷。明侯一元(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一元,字舜奉。浙江乐清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广东参政、河南副使、江西左布政使。卒后,王世贞撰墓志铭,详述其事迹。此编凡杂文八卷
二卷。清张声琇撰。张声琇,生卒年不详,湖南湘谭人,字兰芬,同邑余宗山之妻。此书前有“其子余肇增所校原稿本”,版心有“古香室”三字字样,绿色墨版,卷首有衡阳曾传薪所作序言。没有刊刻年代。有诗《述怀》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