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蠃转语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程瑶田(1725-1814)初名易,字瑶田,以字行;后更名易田,又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选授太仓州学正。从师方粹然,又与戴震、金榜同学于江永。为学长于旁搜曲证,对古名物多所考订。尚著《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十卷、《九谷考》四卷、《释宫小记》一卷等十多种。程氏《通艺录》载《果蠃转语考》之目而无书。尹石公得稿本于北京,经陈慎登、方景略校勘,洪泽复校,收入《安徽丛书》第二集。卷末有王念孙跋语,称此书“为训诂家未尝有之书,亦不可无之书也”,其推崇至矣。《果蠃转语记》曰:“双声叠韵之不可为典要,而唯变所适也。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形不相似,而天下之人皆得以是声形之,亦遂靡或弗似也。姑以所云‘果蠃’者推广言之。”程氏认为双声叠韵是经常变动的,其字形与字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的命名,往往与物的形状有关,物虽不同,只要形状相同相似,其称名往往相同,出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现象,而“声随形命、字依声立”,于是“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比如瓜果之类叫作‘果蠃’,《诗·豳风·东山》:“果蠃之实,亦施于宇。”字亦作“果蓏”、“楼”、“括楼”;与瓜果形状相似的细腰蜂也叫“果蠃”,《尔雅·释虫》:“果蠃,蒲卢。”注:“即细腰蜂也。”《诗·小雅·小宛》作“蜾蠃”。“果蠃”字又变为“咕蝼”、“蝼蛄”、“蒲卢”等。程氏是要借“果蠃”这个词来阐发音义通转的道理和事物命名的规律。所论虽不尽是,但他所谈到的现象是存在的,对这类词的归纳和阐发,对于探求事物称名的根据,以及说明某些词语之间的关系还是深有启发的。该书共搜辑二百多个与“果蠃”一词有关系的词,用音义通转理论,阐发它们之间的关系,“凡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绝代别国之异语方言,由经典之所载,以至俚巷之歌谣,苟为双声叠韵之转者,无不触类旁通”(《中国训诂学史》)。其书所以名“转语”,本于扬雄《方言》,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一个语词音转而孳乳变化成的另一些语词,《方言》称为转语。清戴震曾作《转语》二十章。《果蠃转语记》收在《安徽丛书》第二集,书末附近代洪汝闿《校记》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