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县志
①二十四卷。清甘定遇纂修。甘定遇,字见龙,一字跃津,江西奉新人,官枣阳知县。县志可考者,宋淳熙中教授章颖始纂《春陵图经》,明正统中,盛祥复纂《春陵志》,清康熙初知县刘嗣煦又修县志。虽代有成书,现俱不传。乾隆二十四年(1759)甘定遇知县事,设局续辑,历数月,志成。《枣阳县志》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全书二十四卷,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沿革,卷二疆域,卷三山川,卷四城池,卷五坊里,卷六水利,卷七积储,卷八公署,卷九学校,卷十典礼,卷十一丁赋,卷十二田赋,卷十三兵防,卷十四风俗,卷十五物产,卷十六古迹,卷十七灾异,卷十八寺观,卷十九陵基,卷二十职官,卷二十一选举,卷二十二人物,卷二十三艺文,卷二十四杂记。此志先是县令黄文瑗曾纂述,功未就而迁去,甘定遇取康熙刘志旧稿,参以黄文瑗新作,补订业成此志,因成书仓促,采葺未周,致多有失。② 十五卷,首一卷。清陈子饬修,高福滂纂。陈子饬字翊思,山东潍县人,举人,官枣阳知县。高福滂,湖北随州人,增生。县志自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甘定遇修后,县人久不言志事。道光二十七年(1847)熊文凤莅任,倡议修志,不久改官离去,事遂中止。咸丰初,陈子饬知县事,以距乾隆甘志,行将百年,亟修县志。熊文凤修志时,高福滂主纂事,及陈子饬复开志馆,高福滂尚憩田园,乃敦聘,经一年告竣,成志。《枣阳县志》咸丰四年(1854)刻本。全书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地舆建置,卷二赋役,卷三学校,卷四礼制,卷五职官,卷六宦绩,卷七选举,卷八卷九人物,卷十至卷十三艺文,卷十四古迹,卷十五兵事祥异。此志之修,适太平军入楚,郡邑惶惶,而陈子饬于兵戈扰攘之中,从容整理,实非他人可及。枣阳故东汉光武中兴之地,此志人物,如帝纪、勋戚、王侯诸传,杂然并列,有不分正史、方志界限之嫌。③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声正修,史策先纂。张声正,字宏甫,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监生,官枣阳知县。史策先字吟舟,本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官监察御史、广平知府。县志自康熙中修后,经乾隆至咸丰,共修三次,多仓促成书。同治间,张声正知县事,延史策先主纂事。史策先以名进士守巨郡,卓有政绩。取前代旧志,参合去取,增以新事,成志。《枣阳县志》同治四年(1865)刻本。全书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子目为:卷一沿革,卷二山川,卷三城池,卷四坛庙,卷五公署,卷六里镇,卷七赋役,卷八学校,卷九典礼,卷十兵防,卷十一风俗,卷十二物产,卷十三古迹,卷十四陵墓,卷十五寺观,卷十六祥异,卷十七军务,卷十八帝纪,卷十九职官,卷二十宦绩,卷二十一选举,卷二十二耆旧,卷二十三孝义,卷二十四忠勇,卷二十五节烈,卷二十六制诰,卷二十七至卷二十九艺文,卷三十志余。此志之修,于史策先乡邦文献,习知之,故详赡明备,江汉间言方志者,皆盛加推许,无愧为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