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校正孔氏《大戴礼补注》

校正孔氏《大戴礼补注》

十三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号陶庐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四川等省知县多年,官至新疆布政使;对文字训诂、新疆图志、欧西历史,均有研究。青年时曾好骈体文,后力攻古文,并工书法。文章多碑志、墓表、寿序之作。在北京文坛声名颇著,与桐城派代表人物张裕钊、吴汝纶引为畏友,著有《文莫室诗集》《陶庐丛刻》诸书,是书亦其中一种。书末有自跋,略言“《大戴礼记补注》,孔广森撰。旧有北周卢辩注,今存者二十四篇,余十五篇皆亡失。……后儒治是书者,鲜有专家,故经与注文,往往舛误混乱,至不可读。孔氏据宋刊旧籍,旁稽博采,作为补注,疏通证明,洵为卢氏之功臣。然往往拘守古本,穿凿附会以成其失,如《保傅》篇,纵上下杂采不以章,据《贾子》及《北堂书钞》所引,则‘上、下’二字为‘美’字之讹,而孔注则曰‘上为衣,下为裳’。‘再为义五’,据《贾子》当作‘爯为义五’爯即称之古字,而孔注则曰‘首止尊世子,葵邱尊周公,为再明王义’”(原文甚多,不备录)。凡此之显然脱误者,孔皆仍旧文,未加厘订,故王怀祖以守残之瑕讥之。今王君文泉有《大戴礼记补注》之刻,复与广稽群籍,参互诸家补漏以引伸孔氏之所未备,各为卷帙,附于其后”。未题“癸未(1883)十一月三日王树楠自识”。是书只录有校正者,如《王言》篇,只录“惟士与大夫之闻也”句起,不录“孔子闲居”至“惟士”上,《哀公问》篇,只录“与之为政”句起,不录“哀公问于孔子”至“与之为政”上,每篇大致都如此。是书于每篇之末,皆计字数如《王言》篇末,“载”凡一千三百六十四字补”,此指所引孔氏补注记文,下列细字,“今校定一千三百五十九字”,此为是书所校定字数;《本命》篇末,“载六百四十三字补,下列细字,今校定凡六百六十字”。按《大戴记》至清代撰述者始多,见于《清史稿·艺文志》者,有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汪中《大戴礼记正误》,胡培翚《大戴礼记笺证》,汪照《大戴礼记补注》,吴文起《大戴礼考》,王聘珍《大戴礼解诂》,其他《夏小正》注释尤多,曾子《孔子三朝》记亦专有注解,大戴之学,可谓日见昌明。孔氏等多本于戴震四库校本,而王聘珍《解诂》之本,又多据旧本,而于诸校本及见于类书者,往往不用。是书末引王聘珍本以参证,似嫌稍阙,但所校定原记文颇多,不附和卢、孔所注者也多,诚为有价值之作也。此书有《陶庐丛刻》本,畿辅丛书零本。

猜你喜欢

  •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释

    二卷。吴康僧会(?-280)撰。康僧会,三国吴僧人。祖籍康居世居天竺,后移居交趾。十余岁父母皆亡,遂出家为僧。他好学博览,通内外典籍。时江左佛法未盛,他便于吴赤乌十年(247)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孙

  • 五代春秋

    二卷。宋尹洙(1001-1047)撰。洙字师鲁,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河南先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后因故被贬。其人博学多识,精于《春秋》,提倡简古文风。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

  • 滇游记

    一卷,《附记》一卷,并为清毕曰澪撰。毕曰澪字秋岐,益都(今山东青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中由贡生出任益都知县。本书记载曰澪父忠谷任云南布政使司参议时,曰澪赴滇省亲途中见闻及杂事。起于三月十六日,迄于十

  • 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一册(吉石盦影印本)。罗振玉影印。书共十页,前影印原刻拓本,后有宣统丁巳中秋罗氏跋。原刻存《礼记·檀弓》残字一百九十八行,除去漫漶不可辨的,还有一百三十余行。与他以前将《周礼》、《孝经》合印在一起,仅

  • 好逑传

    四卷十八回。又名《侠义风月传》。题“名教中人编次”、“游方外客批评”。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应是清初时人。因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一回提到此书,夏敬渠乃康熙、乾隆年间人,可推知此书在夏著《野叟曝言

  • 善女人传

    一卷。清代知归子撰。知归子即彭际清或彭绍升之法号。知归子生平事迹详见《居士传》辞条。《善女人传》是知归子居士在撰写完毕《居士传》之后,就在家女信佛者择其较著名的汇集成书的佛教传记体史书。《善女人传》一

  • 道南源委

    六卷。清张伯行(详见《道统录、附录》)撰。明代朱衡撰《道南源委录》一书,记载闽学形成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本书是在朱书基础上重加考订、整理,编纂而成。第一卷记杨时至江杞等36人;第二卷记罗从彦至陈绍叔等8

  • 友竹草堂集

    十二卷。清蒋庆第(生卒不详)撰。蒋庆第,河北省玉田县人,字著生,咸丰进士,官章邱知县,是集有文集六卷,诗集二卷,随笔二卷,楹联一卷,趋庭录一卷。文集中卷一至二皆论文,上卷论历史人物,评说春秋及两宋人物

  • 伤寒论方

    一卷。金成无己(见《注解伤寒论》)撰。该书对《伤寒论》中二十个常用方剂进行了阐述。先列方名,阐释方义原理、适应病症,再列出方剂配伍及加减原则,最后说明注意事项。该书是探讨伤寒方论的专著,与《注解伤寒论

  • 尚书埤传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