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听直

楚辞听直

八卷。《楚辞合论》一卷。明黄文焕(详见《诗经考》)撰。此书包括《楚辞听直》、《楚辞合论》两部分。《听直》作于狱中,其命名取屈原《九章·惜诵》“命咎繇使听直”之语,以寄托自己冤屈不平的感慨。卷首有黄氏崇祯十六年(1643)自序,详述著书原由及成书过程。次为《凡例》,主要说明评注体例和收录篇章的原则。《听直》只取屈原作品,遵《汉书·艺文志》的二十五篇之说,但具体篇章录取与排序有异于前人。其八卷为:卷一《离骚》、卷二《远游》、卷三《天问》、卷四《九歌》、卷五《渔父》、卷六《卜居》、卷七《九章》、卷八《大招》、《招魂》共计二十七篇。因黄氏认为《九歌》“歌以九名,当止于《山鬼》(共九篇),”故仍为二十五篇。对每篇的篇题作了重新处理,去掉王逸本“经”、“传”字样,亦删朱熹本每篇冠“离骚”二字,这种作法是合理的。《合论》一卷附《听直》之后,成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首有黄氏自序,叙成书经过。正文一卷,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以义而分,计有《听忠》、《听孝》、《听年》、《听次》、《听复》、《听芳》、《听玉》、《听路》、《听女》、《听礼》十篇。后半部分以篇而分,计有《听离骚》、《听远游》、《听天问》、《听九歌》、《听卜居渔父》、《听九章》、《听二招》共七篇。《听直》一书,意在为黄道周与自己鸣冤。在《凡例》中说明狱中成书,并将自身遭遇和屈原相比,称“痛同病倍”,所以对《离骚》“探之必求其深入,洗之必求其显出”。处处强调屈原之忠,以寄托自己牢骚不平。并批判了朱熹关于屈原过忠之论,赞扬“千古忠臣,当推屈子为第一。”本书明显特点:一、对屈原生平行迹和作品的写作年代考证特详。黄氏从《史记·屈原列传》入手,再以作品内容为证,提出屈原在怀王时只是被疏,失左徒之位,并未放逐。并驳诸家认为屈原在怀王时被放逐的说法。关于屈原卒年,据《哀郢》“九年而不复”语,断为顷襄王十年,而非顷襄王二、三年。对于屈原作品写作年代,一一加以考索,认为只有《离骚》作于怀王时,其他各篇均作于顷襄王时。并且逐篇排序,申明理由,其中不少说法较新。黄氏以上说法未必尽是,甚至有的地方纯属臆断之词,但他能从作品内容出发,与史料相印证,这种考索方法是可取的。其有的结论也为后人接受,将二招归入屈原作品,亦被清代至现代不少学者认同。二、对屈原作品的理解,亦有不少正确意见。如对《九歌》的解释,“《九歌》之名,自古有之。非楚俗之歌也。稽原之溯古曰:‘启《九辩》与《九歌》’,又曰‘奏《九歌》以舞《韶》’,又曰:‘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固自明言之。兹之有作,如后人拟古乐府,代古乐府,因其名而异其词云尔。”这种追本溯源的论断颇切实际。对难解的《天问》分三大段,并以“首溯天地之开辟”,“中胪夏、商、周之治乱”,“末乃归于楚国之事……”就大体而论,是比较符合《天问》实际的。此书亦有不少误说,如说《离骚》“多言女”,“盖寓意在斥郑袖耳。”还认为《离骚》“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而淫游。”以“骄傲淫游”为屈原自道,确实大违诗旨。主要版本有明崇祯十六年(1643)原刻本,清顺治十四年(1657)补刻本,浙江、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藏。近年台湾学海出版社辑印《楚辞汇编》,此书辑入,为当今通行本。

猜你喜欢

  • 御制人臣儆心录

    一卷。清顺治十二年(1655)世祖章皇帝撰。世祖以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伏法,乃推论古今之奸臣恶迹,以训诫群臣,俾其知炯鉴,故撰成本书。全书共八篇,即《植党》、《好名》、《营私》、《

  • 陶渊明集

    八卷。东晋陶潜(365或372-427)撰。陶潜字元亮,入宋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侃曾孙。少有高趣,家贫好学,有大志。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

  • 四书改错改

    四十卷。清程仲威撰。仲威安徽黟县(今安徽黟县)人。是书首录光绪二十年(1900)六月上谕。次仲威自序二首。序后又有余论,次例言十则,所反驳凡四百余条,他未尽驳者,特以其本于旧法而存之,意以为毛氏无一字

  • 考工记辨证

    三卷。陈衍(1856-1937)撰。陈衍字叔伊,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著述甚多,辑有《福建通志》诸书。陈氏自序称:“窃谓郑君(玄)惟未精于算,故注《考工记》如轸与轐之类,间有误者。贾(公彦)疏又多

  • 参同契注

    二卷。清陈兆成(生卒年不详)撰。陈兆成,字宜赤,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东)人。据浙江遗书目录所载,另有《太极图说注解》作者也叫陈兆成,称为常熟(今江苏省苏州市北)陈兆成,康熙初人,与此书作者并存。然而《太

  • 太崑先哲遗书

    九种,三十七卷。清俞庆恩编。是书于民国十七年(1928)排印本为五种,有清朱用纯《朱柏庐先生大学讲义》一卷《中庸讲义》二卷。朱用纯之《朱柏庐治家格言》颇为流行,其生平详见本书《大学讲义》条,其《中庸讲

  • 皇朝藩部要略

    十八卷,附表四卷。清祁韵士撰。祁韵士(1751-1815年),字鹤皋,山西寿阳人,清代著名学者。乾隆四十三年(1728年)进士,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累官户部郎中。坐事戍伊犁。不久赦还。撰有《外藩蒙

  • 铨部王先生集

    二卷。明王教撰。教字子修,号秋澄。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户部主事,改考功,寻谢病归。后复起考功郎,迁文选司郎中。卒赠太常寺少卿,河南监察御史高举为之作传,载于本

  • 凤池园集

    十六卷。清顾汧(1646-1712)撰。顾汧字伊在,号芝岩,北京大兴人。幼勤学能文,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河南巡抚等职。后因事落职,又起用为礼部侍郎,再降为大理

  • 毛诗义问

    一卷。三国魏刘桢(?-217)撰,清马国翰辑。刘桢,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为丞相曹操掾属。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在当时负有重名。有《刘公干集》。《隋书·经籍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