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音

楚辞音

一卷。隋释道骞(生卒年不详)撰。《隋书·经籍志》叙曰:“隋时有释道骞,喜读《楚辞》,能为楚声。音辞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周祖谟《骞公楚辞音之协韵说与楚音》一文,考证道骞乃智骞。其根据:一是《日本见在书目》有《楚辞音义》一书,题释智骞撰。二是《续高僧传》卷四十《杂科声德》篇,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释智果传,载智骞为江表人,精通文字音义,其特点与道骞颇合,故周说甚可信。《楚辞音》是现存世上最早的《楚辞》写本。朱熹《楚辞集注》序云:“及隋、唐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道骞者,能为楚声之读,今亦漫不复存,无以考其说之得失。”可知此书宋时已佚。今存者为敦煌石室的抄本残卷,起《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之“乘”字,止“杂瑶象以为车”之“瑶”字,共四十八行。此抄本不避隋、唐讳,当为此前写本。残卷不见作者署名,但书中有“骞案”字样,可断为隋释道骞所撰。此书释《离骚》188处,注文96处。用夹注办法,既注音,也释义。此书的价值在于:一为现存最古的《楚辞》本,可从中窥《楚辞》原貌之一斑。以今本《楚辞章句》与此卷相比,其异文多优于今本,故此书在《楚辞》校勘上有很大价值。二是书中有以反切或同音字注《楚辞》字音,可知《楚辞》隋、唐时古读音与楚音。三是在辑佚、考证上有一定价值。书中引郭璞《楚辞注》(已佚),尚引《文释》(当为《释文》,即《楚辞释文》,亦佚)一条,下云“按江之意”字样,据此可推断《释文》作者当为江氏。从中可知隋前关于《楚辞》的某些遗说。此书原抄本被法国人柏里和盗走,现存巴黎国民图书馆写本部。王重民见此抄本,摄成照片寄闻一多。姜亮夫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摄成影片。民国二十九年(1940)昆山赵氏、吴县王氏合辑《庚辰丛编》铅印本。现有台湾大学印《敦煌秘籍留真》本。

猜你喜欢

  • 《大戴礼记》正误

    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江都)人。乾隆拔贡生,家贫,侍母至孝,以母竟不与科举,绝意仕进;治经宗汉学,于清代诸儒最佩服顾炎武、阎若璩、梅文鼎、胡渭、惠栋、戴震。治

  • 盾鼻余沈

    一卷。清左宗棠(1812-1885)撰。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清末湘军统帅,洋务派首领。初入湖南巡抚路秉章幕,咸丰十年(1860)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

  • 南村随笔

    六卷。清陆廷灿(生卒年不详)撰。陆廷灿字秋昭,号漫亭,江苏嘉定人。历任崇安知县,候补主事等职。陆廷灿居住南朔镇时,在槎溪上种菊数亩,友人王翠为绘艺菊图,当时许多人为之题咏,陆廷灿因而广征菊事,著有艺菊

  • 成均课讲周易

    无卷数。清崔纪撰。崔纪,字君玉,后来更名为崔纪,字南有,永济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乃乾隆六年(1741)崔纪任国子监祭酒时所著。其说以《本义》为主,也间有异同。至于其以经

  • 春秋识小录

    九卷。清程廷祚(详见《大易择言》)撰。此书为考证《春秋》经传之职官,地名、人名之作。凡《职官考略》五卷,《地名辨异》三卷,《人名辨异》三卷。《职官考略》首为数国共有之官,次为一国特有之官,皆分列排纂。

  • 熹平石经残字

    一卷。清陈宗彝刻印。宗彝字雪峰,原名秋涛,江宁(今江苏江宁县)人,嗜金石古籍。他所刻印的蜀石经残字,也已著录。这卷《熹平石经残字》,就是清道光三年,与蜀石经同时刻印的。此书所刻,凡《尚书·盘庚》一石,

  • 尚书剩义

    四卷。清黄璘(详见《周易剩义》)撰。《尚书剩义》一书,其体例与璘所著另书《周易剩义》大致相同。璘认为经书之义,诸说有未备未当者,而己著书弥补之,故曰“剩义”。其书分条疏解经文,然无甚发明,大抵为讲章之

  • 周礼贾氏解诂

    一卷。东汉贾逵(30-101)撰,清马国翰辑佚。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官至侍中。贾逵父徵,尝从刘歆受《周礼》之学。贾逵既承家学,又从杜子春受学。汉章帝时,奉召作《周礼解诂》,《隋书·

  • 二妙集

    八卷。本书为金段克己(1196-1254)、段成己(1199-1279)兄弟诗集。段克己字复之,号遁庵。稷山(今山西)人。生卒年不详。金末曾举进士,入元不仕。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

  • 读《缁衣集传》

    一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广西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由翰林院编修补福建道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三御史之称。太平天国起义,朱琦回籍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