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榆次县志

榆次县志

①十卷。张鹤腾修,褚袂纂。张鹤腾字元汉,河南颖川卫人。出身进士,始令潞城知县后调榆次。《榆次县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刊本,全书十卷,十类,分为: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职官志,卷五宦迹志,卷六艺文志,卷七人物志,卷八灾祥志,卷九艺文志,卷十杂记。该志书为旧志增续而成,奉行旧志的编辑、体例。其分类瑕瑜互见,如学校为全县人才之所出,关系至重,却附在建置之下,甚为不妥。但将星度等见地理类内,不单独分门另类,值得称赞。②十四卷,首一卷。清刘星修,王介石纂。刘星字拱垣,河北清苑县人。出身贡监。康熙十九年(1680)任榆次县知县。为人博学多材,宰榆次时,劝农桑,严保甲,兴学校,讲乡约,政绩颇良。王介石生卒不详。《榆次县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该志书系继明万历三十七年知县张鹤腾创修本而作,因上距旧本已六十余年,代远人湮,不无妄讹,故此书取材极为审慎,必据多方咨访,始行著录,如旧志将学校寓于建置,该篇以庠序之设为一隅人才之所出,关系至重,理应独立。又如旧志职官门不载驿丞、建置遗修武库,此志则补驿丞于县尉之下值得称善。③十四卷,首一卷。清钱之青修,张天泽纂。钱之青字不详。江苏吴江县(今属江苏)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二年(1747),由宁武调任榆次县知县。该书修于乾隆十三年(1748),会金川用兵,榆当孔道,有司日惟奔命,无遑考核校对。邑绅士亟欲观新纂之志书,递付剞劂成。迨乾隆十五年(1750),公事稍暇,见闻所至,采访遗漏,重加补订,始成定本。《榆次县志》乾隆十五年校订十三年(1748)刻本。全书十四首一卷。十二门,分为:卷一地理、山川,卷二城池、公署、学校,卷三职官,卷四选举,卷五田赋、河渠,卷六风俗、坛庙,卷七古迹、物产、祥异、事考,卷八杂志,卷九至卷十艺文,卷十一宦迹传居,卷十二至卷十三人物传居,卷十四列女传居。各类基本无附目,仅人物传下附有孝友、义行、文学、隐逸、仙释、侨寓各类。该志书体例颇佳,层次清晰。对旧志略有增补,删繁存疑,纠谬正讹。如:山川类之神头山,相传有座智伯墓,国人刻木为首以葬,故名,与宝峰山对峙,旧志记神林岭与宝峰并峙,实为错。又如:旧志选举首列进士、终以武科,而武进士即系之武举内。今志先荐辟,次进士,次乡举,次贡生,次武进士,殿以武举,使诸科层叙分明,各成条章,为该志一大优点。《榆次县志》乾隆十三年付刻,至十五年重新补订,始成定本。流传有乾隆十三年刻及十五年校订之两本。④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世铨等修,王格平等纂。俞世铨字信卿,江苏吴县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十年(1860)来榆次任知县。同治二年(1683)调知阳曲县事,后任候补直隶州知州。王格平字籍不详。《榆次县志》同治二年(1683)凤鸣书院刻本。该县县志自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重修后,距上又已百年未续修。文献被湮,几至无征,俞世铨督率编辑,网罗散失,参考互订。全书体例、分类基本上承袭旧志,略为更改。正如其凡例规定:卷数仍旧,惟宦迹附于职官,以昭画一。事考改为兵事,以便醒目,更添例仕一门,以见立贤无方,不限资格。旧志有先后易置的,亦权其本末重轻,排列次序。需要附载的,则各以类附。该志考证精确,详略适宜。⑤四卷。清吴师祁、张承熊同修,黄汝梅、王效纂。吴师祁字子选,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举人出身,同治三年(1864)任榆次县知县。丁忧卸事,服阙候补。光绪四年(1878)复任。张承熊字次云,陕西平利县人。咸丰八年(1858)副榜,光绪八年(1882)代理榆次县知县。黄汝梅、王效字籍均不详。《榆次县志》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该志系续同治二年知县俞世铨纂修本而作,体例全部承袭旧志,仅增续旧志以后者。然此志修纂,上距同治俞本仅二十余年,事尚无多,除人物传、列女传外,其余皆寥寥无几。自同治以后,榆县大事之一即光绪三、四年灾赈事,旧志却无记载,该志增补了此事及有关地方利害情况。故凡蠲征、缓征、豁免、瓜贡,履勘荒田及本地捐输散赈事,皆详备述列,这无疑是很珍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 回澜纪要

    二卷。清徐端撰。徐端字肇之,详见《安澜纪要》条。徐端自河防丞,后晋守淮安,再迁徐州道,不二年则总督河道。二十年中,勤于政事。公余之暇,手辑此篇,以述治河之要。光绪十四年(1888)刻印,共二卷。其所纪

  • 观生手镜

    一卷。旧本题薠川布衣编,不著名氏。书中摘载古事,于每事后缀以评语,其所征引至明代而止,其持论较为平允,而词气略显儇薄。书中可见明末山人之习气,此必明朝万历以后人所作。

  • 左传补注

    ① 六卷。清惠栋(详见《周易述》)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

  • 孝经大义

    ① 一卷。元董鼎撰。董鼎详见《尚书辑录纂注》条。朱熹作《孝经刊误》,只是厘定经传,删削字句,而没有加以训释。鼎于是因朱熹改本,为之诠解。凡改本圈记的字,一律予以芟除;改本辨正的语句,仍存于各章的后面。

  • 通书问

    一卷。元何中(见《通鉴纲目测海》)撰。朱熹曾谓周敦颐《通书》乃发明《太极图说》之义,故注《通书》者皆比附于太极阴阳五行。何中认为,二书各自为义,不必字字牵合。故作此书以辨之。前有自序,谓“自天地以来,

  • 打箭炉志略

    不分卷。佚名编。该地为今日的四川康定县。此地为康熙四十年(1701)开创历史。《打箭炉志略》传抄乾隆本。该志不分卷,分为:建置、疆域、职官、山川、津渡、城垣、庙宇、营汛、坛庙、台务、关榨、土司、驿递、

  • 名疑

    四卷。明陈士元(生卒年不详)撰。陈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年进士。官至泺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姓汇》、《姓觿》等。是书所录,上

  • 徐寿臧年谱

    一卷。清徐士燕(1819-?)编。士燕字谷孙,为谱主之子。谱主徐同柏(1775-1854),字寿臧,浙江嘉兴人。同柏是张廷济之甥,又师事廷济,共治金石之学,交往颇为亲近,著有《从古堂款识学》、《焦山周

  • 化书

    又名《齐丘子》、《谭子化书》,六卷。南唐谭峭(生卒年不详)撰。谭峭字景升,五代泉州(今属福建)人。早年爱好诸子、黄老之学,不求仕禄功名,后出游终南山,并遍历名山,不复归故里。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

  • 唐诗广选

    七卷。明凌宏宪编。凌宏宪始末未详。初时,李攀龙曾撰《诗删》,王世贞为之序。后坊间割其中所录唐诗刊行,别题曰《唐诗选》,凌宏宪又因其无评点,乃杂摭诸家之评,缀于简端,以朱墨版刊行,改题此名,盖坊刻翻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