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殷礼征文

殷礼征文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一号永观,浙江宁海人,近代学者。王国维于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训诂无所不精,实为一代学术宗师。晚年从事金文、甲骨文研究,主张以出土文物参订古籍,对史学界影响较深。有《静安文集》、《人间词话》、《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等著作留世。《殷礼征文》一书是王国维以金甲文字参订古籍观点的实践,全书用甲骨文材料考证商礼。其书内容有五种:第一、商人以十干日名命的由来。指出:以十干命名在夏朝有孔甲、履癸。商的祖先从土甲微以下无不用十干日名命,以甲骨卜辞为证知道凡名甲的则在甲日祭,名乙的则在乙日祭。因此知道商人甲、乙等名号是专为祭祀而设,凡甲日生的就甲日祭,因此称为上甲、大甲、小甲、河亶甲、沃甲、羊甲、且甲,其它日生的也如此,都是子孙对他们的称呼而不是名字。第二、商先公先王都特祭。第三、商先妣也都特祭。称商人祭先公先王先妣都是在命名的日干特祭,与周代大有不同。周代殷庙除禘、祫合祭外无特祭的名目。殷墟甲骨多文丁、帝乙时物品,距王亥已二十世,按周制多在毁庙之列,但各有特祭。知道商人对祖先不以亲疏而礼有别。第四、殷商合祭。指出商代除特祭外,也有合祭,合祭仅涉及父亲以上直系五代。第五、殷商有外祭名称,其“邦社”祭如同《礼记》的“国社”祭。只是用牲与周代有差别。此书以卜辞证古礼,“千载之惑,决于一旦。”于礼学、史学都可称名著。传世为《王忠慤公遗书》第二集本。

猜你喜欢

  • 文选古字通疏证

    六卷。清薛传均撰。薛传均字子韵,江苏甘泉人。肄业于梅花书院,嘉庆时诸生。博极群书,词藻鸿茂,尤精于小学。著有《说文答问疏证》六卷。以《文选》多古字,又著《文选古字通疏证》。此书引《说文》以释《文选》,

  • 春秋义疏

    无卷数。清蒋家驹(详见《尚书义疏》)撰。此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之说为蓝本并融入自己的看法,然而既未能避免胡《传》牵强苛刻的弊病,作者自出之新意也往往流于穿凿臆断;且作者理路似欠明晰,多有“后文每事示讥

  • 维杨殉节纪略

    清史得威(生卒年不详)撰。得威明末史可法嗣子,原任可法标下总统内五营副总兵官。该书记弘光时史可法危城授命始末,并录绝笔遗书。后附殉难文武官员姓氏四十二人。现有借月山房汇抄本。

  • 东观奏记

    三卷。唐裴庭裕(一作廷裕)撰。裴庭裕,字膺余,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属唐代名族东眷裴氏。唐昭宗时,裴庭裕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昭宗大顺二年(891年)二月,他奉诏修撰唐末三朝实录,在此期间,他就所见

  • 土默特志

    十卷。清人撰,不署名。土默特在元代属大同路,明宣德初年筑玉林么川等城市,设兵戍守,后为鞑靼所据。嘉靖年间俺答由河套徙丰州,隆庆时封为顺义王,名其城为归化,至今仍之。清天聪六年(1632年),太宗亲征察

  • 形声类篇

    五卷。清丁履恒(1770-1832)撰。履恒字道久,一字若士,号东心,武进(今属江苏)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官至肥城知县。著作尚有《春秋公羊例》、《左氏通义》、《毛诗名物志》、《宛芳阁杂著》等

  • 众真记

    见《枕中书》。

  • 四书广注

    三十六卷。清张谦宜撰。张谦宜字斋,山东胶州(今山东胶县)人。是书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主,以《四书或问》为次,以《朱子语类》为再次,加上《朱子文集》。《大学》开首又有纲领,题曰广注。凡朱子所说涉及到四书

  • 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六卷,《伤寒论附余》二卷,《伤寒序例新注》一卷,《读伤寒论心法》一卷,《迥澜说》一卷,《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清王丙(生卒年不详)撰。王丙字绳孙,号朴庄,吴县(今属江苏)人。贡生,幼年聪敏

  • 揭阳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刘业勤修,凌鱼纂,李华国重订。刘业勤字诚基,号柴峰,广西贵平人,拔贡,知县,乾隆四十年(1775)任。凌鱼,参见《番禺县志》。李华国,黔西州人,举人,知事,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