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卷。宋李弥逊(1085-1153)撰。李弥逊,字似之,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居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大观三年(1109)上舍第一,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饶州,
二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西晋相传四叶,为时不多。何晏、王弼等人主张“援老入儒”,君主无为而治,遂
八卷。明陈有守、汪淮、李敏合编。陈有守字达甫,汪淮字禹人,李敏字功甫,皆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创始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成于三十八年(1559年),共得徽郡作者一百四十六人,诗七百五十四首
见《证治要诀类方》。
十二卷。陈傅良(1137-1203)撰。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宋代著名文学家、经学家。陈傅良少为文自成一家,后师事永嘉学派郑伯熊、薛季宣,为永嘉学派中坚,传永嘉之学。与张栻、吕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
一卷。唐丁公著撰,清马国翰辑。公著字平子,苏州吴人。官至太常,赠尚书右仆射。《唐书》有传。《丁氏孟子手音》旧新《唐书》均无著录,《公著本传》只言其著有《太子诸王训》十篇,而未言此书。《宋史·艺文志》载
不分卷。明黄廷鹄撰。廷鹄,明末人,生卒爵里事迹均不详。该书主要记述历代名臣事迹,录自皋陶至文天祥,共百人。每人各为作传,并系以序赞。书前有周延儒序。
无卷数。清末黄福辑。黄福,沔阳人,其它不详。据此书自序“程传只解上下经不及十翼。而系辞传以下注,惟朱子本义为简括,兹本朱子,间亦参取他家,附以鄙见,汇为一编”,作者力图恢复孔子易说之真貌。认为系辞各有
七卷。金长生(1548-1631)撰。金长生字希允,号沙溪,谥号文元,全罗道光山人。朝鲜李朝时期儒学家、文臣。金长生精通礼学,与儿子金集同为当时礼学之大家。被推举入仕途,屡任郡、县、府的地方长官。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