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石刻墨影
一卷。清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著录古石刻文字而以双钩法保存原形的,始自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其后叶志诜、徐渭仁、张德容等人的著录,不但钩勒不清,且粗工拙刻,笔意尽失。赵之谦、杨守敬等人的著录,虽比前几人钩勒精美,但所收碑刻却真伪揉杂。罗振玉著此书,所录碑刻,选自咸丰、同治以前所未见的汉魏石刻,共二十种。以双钩本付印,其好古传真之意逾于前人。其中汉孟璇碑出于云南昭通,毋丘俭九都山纪功碑出于吉林,都是边远地区保存的珍贵石刻。本书有1915年上虞罗氏双钩石印本。
一卷。清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著录古石刻文字而以双钩法保存原形的,始自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其后叶志诜、徐渭仁、张德容等人的著录,不但钩勒不清,且粗工拙刻,笔意尽失。赵之谦、杨守敬等人的著录,虽比前几人钩勒精美,但所收碑刻却真伪揉杂。罗振玉著此书,所录碑刻,选自咸丰、同治以前所未见的汉魏石刻,共二十种。以双钩本付印,其好古传真之意逾于前人。其中汉孟璇碑出于云南昭通,毋丘俭九都山纪功碑出于吉林,都是边远地区保存的珍贵石刻。本书有1915年上虞罗氏双钩石印本。
十二卷。清裘秉钫纂修,庞玮纂。裘秉钫,浙江富阳人,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万历间韶州推官黄华秀。顺治十八年(1661),裘秉钫莅任,适奉上行文咨取列郡山川名胜,汇成《东粤大观》
二卷。此书不著撰写人名氏,卷端只题有“西农”二字。前有陈愫《索射易书》一篇,称其字为孝若。据考,陈愫至清朝尚存,尝与邱象随等共注《李贺昌谷集》。书中又称张九山青衣得《射易》半部于虎邱僧舍,便抄录寄放在
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累官至刑部尚书。著作甚丰,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
六卷。附《来云阁词钞》一卷。《文钞》一卷。清金和(?-1885)撰。金和,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字云叔、又字亚匏,早年丧父,其母教读甚严,文思敏捷,然作文不求程式,遂终身见斥科场,以布衣客死上海。其诗
三十二卷。明倪谦(?-1479)撰。倪谦,字克让。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编修。十四年(1449)出使朝鲜。景泰元年(1450)归国。后预修《寰宇通志》,进春坊大学士。天顺三
一卷。近人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曾师事罗振玉,任清华研究院教授。著述宏富,成就卓著,撰有《殷墟书契考》、《流沙坠简考释》,《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西周金
二卷。见《春秋经世》。
九卷。余录一卷。明李豫亨(生卒年不详)撰。李豫亨,字元荐,松江(今上海)人。著有《推篷寤语》、《三事溯真》等,多涉释道家言。书首自序中言:“舟之亡所见者,篷蔽之;人之懵所知者,寐障之。此书欲启昔之寐,
三卷。清刘以贵(约1692前后在世)撰。刘以贵,字沧岚,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广西苍梧知县。刘以贵在僮瑶杂处的少数民族地区营建茶山书院,以诗书为教,倡明
一卷。不著编辑者姓名。书中所采录宋代儒学家论读书方法共十二家,而以朱熹的论述为多。其读书方法为,始以熟经,继以玩味,终以身体力行。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莆田训导江震鲤序而重刻,亦不言由谁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