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图书馆排印本)。屈万里撰。此书由山东图书馆所藏原石,以今隶传录而成。共一百二十五石。其中已见于上虞罗振玉集录的有十四石。此外皆三家集拓之本所未见。开封关葆谦《字谱》也未录。可与阿维越致的书相辅而行。只是此书无原石拓本,人们无以定其真假。此书所录者,鲁诗有《周南·卷耳》至《商颂·长发》及校记等,共四十石。《尚书》从《舜典·甘誓》至《秦誓》,共六石。《周易》有《比》、《小畜》及《杂卦》共二石。《仪礼》从《士昏礼》至《特牲馈食礼》共十二石。《春秋经》从桓公五年至昭公元年,共九石。《公羊传》从桓公十一年至宣公十五年,凡八石。《论语》有《先进》以下七石。还有不知经名的以及叙记二十六石。魏正始石经,品字式的二石;又有直行式的,计《尧典》三石,《禹贡》一石,《无逸》二石,疑不能定的七石。这一百余石中足以对订经有帮助的,如鲁诗《曹风·下泉》“浸彼苞稂”,石经“浸”作“寖”,与《经典释文》同。此石下连校记,故有“曹蜉”二字,屈氏即谓《蜉蝣》之诗,误。又《大雅·文王》“厥作裸将”,石经“裸”作“灌”,正是本义。又《仪礼·聘礼》“如享礼”,石经“享”作“亨”,与其他经同。“觐予一人嘉之”,石经“嘉”作“贺”,与郑注所引今文同。《春秋·昭公元年》“秦伯之弟鍼虎”,石经“鍼”作“葴”,与《集韵》所引同。又魏石经《尧典》“敬授民时”,今本“民”作“人”,这是由于唐时避讳所改。此外俱见罗振玉之书。

猜你喜欢

  • 汇印经传评点五种

    不分卷。徐树铮(1880-1925)编。徐树铮字又铮,又号铁珊,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十三岁中秀才,十七岁补廪生。1905年赴日本入士官学校就读。回国后,于1912年开始在北京政府任职,历任陆军部司

  • 九曜斋笔记

    三卷。清代惠栋撰。惠栋见《新本郑氏周易》条。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涉及面较广,内容取自经史多种著作,考据十分精详、广博。由于作者精于汉易学,所以书中有许多“识粹道藏之论”,如卷一“卦气”、卷二“龟卜”等内

  • 丈雪语录

    一卷。清释澈编。澈生平事迹及《丈雪语录》均详见《丈雪醉禅师语录》辞条。

  • 观心论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观心论》是智劝戒弟子学法归心而作。其用意在于为诸学徒随记而载,对空无所获者令其置文,以此观察学法的用心程度;也是为外诸四众接受佛法,便于传授

  • 曹江孝女庙志

    十卷。清沈志礼撰。沈志礼字范先,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广东按察使。生卒年不详。本书原为会稽人印君素初编,张噩续纂,均未成书。沈志礼乃据旧志重辑撰成。东汉会稽孝女曹娥事迹,三国魏邯郸淳所撰《曹娥碑》

  • 鲁岩所学记

    十九卷。清张宗泰(约1850前后在世)撰。张宗泰,河南鲁山(今平顶山)人。其先偃师(今洛阳)人,后徙居鲁山,因自号鲁岩。生卒年不详。道光二年(1822)春选授修武县儒学教谕官。二十三年(1843)推升

  • 梅花字字香

    二卷。元郭豫亨撰。豫亨自号梅岩野人。生卒年及里籍不详。其书名取宋晏殊词“唱得红梅字字香”句。南宋时江湖诗人无不借梅以自重。别号、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梅附于雅人。豫亨生活在元至大中,离南宋未远,因而染此

  •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

  • 纪事约言

    二卷,清夏勤墉撰。夏勤墉,字阳孟,江阴(今属江苏)人,县学生员。《纪事约言》一书是其取袁枢、陈邦瞻的《纪事本末》,自春秋后迄宋代,按其年代顺序将历史事件逐条编排而成,其中也有他的一些论断。此书将治河与

  • 蛾术篇

    八十二卷。清王鸣盛(1722-1797)撰。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嘉定县(今上海市)人。乾隆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十七史商榷》一百卷、《尚书后案》三十卷等。《蛾术编》是王鸣盛的一部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