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编
四卷。不著撰者姓名。其书杂抄古事。分为七十三门。内容舛误很多。如伊尹耕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三聘就汤,阿衡作相。此事应列于名臣类中,而列于忠烈门中,与程婴、公孙杵臼相连。每门之末,必留数页空纸,似备随意杂抄。可见此书为未完之本。
四卷。不著撰者姓名。其书杂抄古事。分为七十三门。内容舛误很多。如伊尹耕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三聘就汤,阿衡作相。此事应列于名臣类中,而列于忠烈门中,与程婴、公孙杵臼相连。每门之末,必留数页空纸,似备随意杂抄。可见此书为未完之本。
十二卷。清李灿撰。李灿,康熙年间曾任池州府知府。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四十里,高千丈,周围百八十里。旧名九子山。唐人谓其山有九如莲花,始易今名。道书为第三十九福地。明顾元镜曾撰九华山志。李灿以其谬误甚
三卷。《附录》一卷。元陈孚(1240-1303)撰。孚字刚中。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历官台州路总管府治中、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中《观光稿》一卷,为至元中署上察书院山长时作;《交州稿》一卷,为至
五卷。清代李塨(1657-1733)撰。此书是作者根据朱熹《小学》改编而成的一部封建正统的儿童教育课本。作者在《序》中说明了其改编的目的:“朱子小学所载天道、性命……诸条皆非幼童事,且无分于《大学》,
二十卷。清戴望(详见《戴氏注论语》)撰。望喜谈今文。是书以何劭公为公羊大师,其注《论语》应依齐论。对刘氏《述何》、宋氏《发微》只约略例举,大都不列章句。而只依篇注释。是书多本于刘、宋之说,支离附会。间
十卷,清李本洁修,梁乔纂。李本洁,直隶卢龙(今河北卢龙县)人,举人,乾隆六年任知县。梁乔,广东三水人,进士。旧志创始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县令黄金从,三十三年(1694)续修。乾隆十三年(174
又名《新疆图志黄册》。一百十六卷,首一卷。清袁大化修,王树楠等纂。袁大化字行南,安徽涡阳县人,宣统二年任新疆巡抚。王树楠详见民国《河北通志稿》。袁大化巡新疆后,乃开局修纂,王树楠总其事,道员王学会集其
八卷。清余萧客(详见《古经解钩沉》)撰。此书为《文选》词章的注释本。其引经据典,广搜博证。但问题也颇多。例如,其引征贪多,但不着意于辨认真伪。浮玉山巨穴云云,与木华所云阴火何涉。卢谌览古诗、和璧引杜光
二十六卷。明吴士奇撰。士奇字无奇,歙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生卒年不详。该书随意抄录史文,上自《春秋》,下迄《元史》,杂采旧论,间以己意。有陈邦瞻、吴勉学
一卷。明黎久之(生卒年不详)撰。黎久之,字未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西)人。曾作过高要县知县。其生平事迹不详。书中有永乐、宣德年号,由此可以断定其为明宣宗以后人。此书一卷,杂举奇幻之事,并以此推求其理
无卷数。明朱之蕃(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朱之蕃,字元介,号兰嵎,山东茌平人。生卒年不详。南京锦衣卫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右侍郎。著有《使朝鲜稿》、《南运杂著》等。是稿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