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泊庵集

泊庵集

十六卷。明梁潜(1366-1418)撰。梁潜,字用之,江西泰和县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举人。授四川苍溪训导,历知广东四会、阳江、阳春三县。永乐元年(1403),召修《太祖实录》,擢翰林修撰,后迁右春坊右赞善。会修《永乐大典》,代礼部尚书郑赐为总裁,升侍读。永乐十五年(1382)北征,仁宗高炽监国,以释陈千户事牵连坐死。著有《泊庵集》十六卷。该集共十六卷,前有王直、胡俨二序。胡俨序称是集为梁潜子梁所编。考萧鎡《尚约居士集》有《陈循墓志》,称“梁公潜以职务违错,被逮且籍之。梁潜平日所作诗文、悉估书册,卖钱入官。循遣人访求,倍价赎还。今锓梓以传者,循所赎也。”则其稿为梁潜亲自编定,因陈循而传于世。胡俨序不载其事,而但称其文章遭际,大概是为讳言其被赐死之事。梁潜文格清隽,而兼有纵横浩瀚之气,在明初可自成一队。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丰赡委曲,亦当代一作家。”杨士奇《梁潜墓志》称“其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韩退之、苏子赡,亦间出庄、骚为奇,务去陈言出新意。”可谓推崇备至。其文颇有气势,如江河之流汪洋衍迤,但文学色彩并不浓厚。集末附有康熙二十年(1681)梁潜裔孙梁天清续刻的《家集小引》。该集四库已存目。

猜你喜欢

  • 扬子云集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

  • 文献通考

    三百四十八卷,马端临撰。马端临(1254-约1324),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省)人,元代著名历史学家。父廷鸾,南宋度宗时为右相兼枢密使,因与贾似道不合去官,著有《读史旬编》,“始以备遗忘,授儿曹

  • 曾子注释

    四卷。清阮元(详见《车制图考》)撰。书首有跋,略言“元按《汉志》载《曾子》十八篇,此先秦古书,此第一本;阮孝绪《七录》,称《曾子》二卷,连目录三卷,为六朝以前旧本,此第二本;《新·旧唐书》皆作二卷,较

  • 韵法本俗

    一卷。清丁恺曾撰。恺曾字萼亭,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雍正间拔贡。尚撰《望奎楼诗文集》、《说书偶笔》、《西海徵》等。是书分四目:曰四声七音、曰反切之法、曰合声、曰诗韵通转。其名曰“本俗”者,以“本”者

  • 怀堂家礼订疑

    十卷。清周植撰。生卒年不详。植字商侯,号湘园,广东遂溪(今海南省雷州半岛北部)人。嘉庆丁丑(1817年)进士,出知江西吉水,权新淦兴国等掾,政绩显著。后来,因为违背大吏旨意,辞官回家,筑室命名为“怀堂

  • 通鉴评语

    五卷,清申涵煜撰。申涵煜,字观仲,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康熙时举人,工诗善书,能画兰竹、有《敏庵·江杭诸集》。《通鉴评语》一书简明易通,大致平心论事,无过激失当之谈。对君臣关系,用人政策等都有详明

  • 供冀小言

    一卷,清林伯桐(1778-1847)撰。伯桐字桐君,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曾任德庆州学正等职。林伯桐平生著述颇多,主要有:《修本堂稿》四卷,《诗文集》二十四卷,《两粤水经注》四卷,《供冀小言》二卷,《

  • 资治通鉴补正略

    三卷。清张敦仁(详见《通鉴刊本识误》)撰。分上、中、下三卷。严衍撰《资治通鉴补正》二百九十四卷,张敦仁于嘉庆间读其书,以其卷帙繁巨,刊刻不易,乃携赴云南任所,弃衍书所补分注,取其补正《通鉴》原文者,逐

  • 黄漳浦集

    五十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字螭若,又字细尊,号石斋。天启进士,授编修。崇祯时任右中允,被谪。南明时任礼部尚书。南京破,从唐王,于衢州拜武英殿大学士。婺源之战为清兵所俘

  • 养一斋诗话

    十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赴。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等。《养一斋诗话》是其论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