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浑源州志

浑源州志

①二卷。明赵之韩修,王浚初纂。赵之韩,河南汜水县人,出身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任浑源州知州。该志修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该志能考经据史,别出《恒山志》,以昭禋祀,以纪名胜、述游览,然于州志中,丝毫不论,体例十分可嘉。②二卷。清张荣德纂修。张荣德字懋修,河北昌黎县人,出身贡生,顺治十五年(1760)由渭南令调升浑源州知州。按浑源州志,旧无可考,明宏治间董锡重修后,嘉靖间知州颜守贤二修,万历三十九年(1611)知州赵之韩三修之。顺治十七年(1762),张荣德开始修志,其在序中曰:“爰觅旧志检阅,用考古今移易,奈兵燹之余,编简断残,散失之憾,不异秦火,余于运甓暇,征之故老并贤士辈,有家藏一幅,腹记一事者,一从积而成帙,古昔之所已载者,不敢益,而亦不敢损,今日之所宜载者,不敢讳,而不敢遗。”过了数月,此志修成。《浑源州志》顺治十八年(1763)刻本。全书二卷,十纲,上卷分为舆地志:星野、山川、沿革、里社、风俗,封建志:城池、州治、坛壝、关梁,职秩志:牧守、广文、守备;赋役志:户口、田赋、起存、归并、调程,学校志:庙学、乡饮;下卷分为选举志:荐辟、甲第、封荫,人物志:贤哲、忠孝、贞烈;兵戎志:兵制、教场;艺文志:碑记、序传,祝词、诗赞;丛纪志:灾变、古迹、技艺、侨寓、叛逆,兵燹、公移。该志分门别类,颇觉混杂,重复错出,琐碎支离。然而也有改进旧志不足之处,如旧志以学校附于封建,此编则单独设类,以尚人文,以章教化。③十卷。清桂敬顺纂修。桂敬顺字昭翼,号介轩,江苏泰县人。出身生员,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浑源知州。考浑源志自有顺治十八年知县张荣德纂修以来,文献得以流传,然其门类混杂,误讹甚多。该志修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该志博搜远采,酌古论今,堪称浑志善本。旧志义例,原也可取,此编却更有进步,如科目一门中,旧志多不记载例监,此志独设例监门,以备稽考。又如旧志在人物门中,记载英豪杰出者入列传,此志则更选其中之学问渊博、词章昭著者,别为文苑于后,较旧志详密。然该志考据征引,间有疏舛,分类过于繁冗。此志尚有同治九年(1870)孔广培增刻本。

猜你喜欢

  • 诗辨说

    一卷。宋赵德(生卒年不详)撰。赵德字铁锋,涿州(治所在今河北涿县)人。为宋宗室子,举进士,入元后隐居豫章东湖。另著《四书笺义》一书,收于《丛书集成初编》。《诗辨说》一书先提论点再加论证,涉及诗学、编次

  • 道南源委录

    十二卷。明朱衡(1512-1584)撰。朱衡字士南、惟平,万安(今属江西)人。学者。嘉靖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南京刑部尚书等。嘉靖四十四年(1565)黄河决口,以工部尚书总理河漕,定议开新河,筑堤防溃。

  • 春秋经传朔闰表发覆

    四卷。清施彦士(1775-1835)撰。彦士字容之,号朴斋,崇明(今上海崇明)人。清代学者、经学家。道光辛巳(1821)举人,官万全知县。究心经学,对天文、舆地用力尤勤,著有《推春秋日食法》、《读孟质

  • 秦刻九种

    清秦璞订正。秦璞,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江苏无锡人。此书汇刻了《周易》三卷、《尚书》四卷、《诗经》四卷、《春秋》十七卷、《礼记》六卷、《周礼》六卷、《孝经》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七卷。《三礼》中只

  • 通斋集

    五卷。清蒋超伯(生卒年不详)著。蒋超伯,字叔起,江都人,约道光、咸丰时人。工诗文。著有《圃珖岩馆诗钞》等。是集为蒋伯超诗文集。凡五卷,其中诗文各二卷,外集一卷。前有许宗衡序。其诗豪宕奔放,虽不外题图、

  • 书经说意

    十卷。明沈伟撰。其生卒年不详。本姓杜,后仍归本姓为杜伟。伟字道升,号虹野。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万历间授南阳推官,迁工部主事,榷税荆州。伟居官清廉,颇有政声。有

  • 射声小谱

    一卷。清程定谟撰。定谟字心宇,号醒雨,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官安徽庐江训导。卷首有黄焘序。是书受《切韵指掌图》及《李氏音鉴》影响。以二十九字词代表声母:莺(影)花(晓)院(匣喻),隔(见)溪(溪)禽(

  • 陭堂摘稿

    十六卷。明许应元(1506-1565)撰。许应元,字子春,号茗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除山东泰安知州,征授邢部员外郎,历郎中,出为夔州(治今四川奉节)知州,迁四川按察副使

  • 韩诗翼要

    一卷。汉代侯苞撰,清代王谟辑。据《隋志》载,《韩诗翼要》有十卷,汉侯苞撰。《唐志》所载与此相同,只未著撰者姓名。今本《隋志》误作侯芭,即载酒问字的杨雄弟子。但《汉书》未见此书记载,出处也无从考证。《困

  • 群经冠服图考

    三卷。清黄世发(生卒年不详)撰。黄世发,字弱中,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东北)人。是书略以郑氏释礼,于弁服皆有通例,而散在诸注,读之茫无端绪,故仿李如圭《仪礼释宫》之意以类相比,使成条贯,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