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深衣释例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服释例》、《释缯》、《字林考逸》、《小学钩沉》及是书等。《耆献类征》诸书有传。是书首有自序,略言:“余曩著《经典弁服释例》,曰爵弁服,曰韦弁服、曰皮弁服,曰朝服,曰元端(即玄端),礼经所谓善衣。又以深衣为善衣之次,因续著《深衣释例》三卷。首推原其所用,次详其制度,次载异名同实者。若长衣中衣之类,《方言》谓禅衣,古之深衣,秦汉以后,禅衣名义日广,要皆深衣之流别,故亦附考”云云(末题“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月二十日,兴化任大椿书”)。是书卷一自“深衣为古养老及燕群臣之服”,至“又为童子趋丧之服”,附通说,卷二自“深衣用布十五升”,至“凡服殊衣裳,深衣不殊衣裳”,卷三自“深衣露著而素纰长袂者曰长衣”,至“曰诸于”。深衣之制颇古,而后代服用者亦多,是书上考诸经,旁及史志,并及《说文》、《急就章》、《方言》等书,甚为赅备,《四库全书》著录有黄宗羲《深衣考》,江永《深衣考误》等书,皆不及是书之广博。而自《续汉志》历著深衣之用,曰冠通天冠,服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是书引司马彪谓袍为古之深衣,《隋志》亦云“绛纱袍等,制本深衣”,盖古人于衣裳不殊者,谓之深衣,似今人之所谓袍者,亦可略见古人深衣之遗制。是书自长衣中衣而下,举别名曰麻衣、裤衣、衣、衣、裎衣、襜褕等至数十种之多,但《续汉志》通天冠之深衣及太后、皇后、贵人入庙助蚕之深衣,皆必非麻衣可知。此外群臣朝服,必亦如之。是书谓深衣多用于凶事,盖就释经而言,与《续汉志》后之深衣制为朝服者,未可并论也。是书版本有燕禧堂五种本,《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孝经长孙氏说附考

    一卷。汉长孙氏撰。长孙氏,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汉书·艺文志》云,《孝经》一篇十八章,说《孝经》者有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孝经长孙氏说》计二篇,系汉初首传《孝经》者,所传为今文。据《隋书·

  • 徐寿臧年谱

    一卷。清徐士燕(1819-?)编。士燕字谷孙,为谱主之子。谱主徐同柏(1775-1854),字寿臧,浙江嘉兴人。同柏是张廷济之甥,又师事廷济,共治金石之学,交往颇为亲近,著有《从古堂款识学》、《焦山周

  • 水品

    二卷。明徐献忠(详见《吴兴掌故集》)撰。是书主要内容记载品煎茶之水。一卷首为总论,以下分为七部分:一曰源、二曰清、三曰流、四曰甘、五曰寒、六曰品、七曰杂说。二卷详记诸水。从上池水至金山寒穴泉。目录列有

  • 枝语

    二卷。清孙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孙之騄字子骏,号晴川,仁和(今江苏省滨海县)人。贡生,雍正间官庆元教谕,性情耿介,博学群书,尤专好古,著述很多,有考订类、农家类、杂史类等。著有《尚书大传》三卷、补遗一

  • 学脉正编

    五卷。明李公柱(生卒年不详)撰。李公柱初名李松,字子乔,嘉善(今属浙江)人。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官至歙县知县。此书取薛瑄、胡居仁、顾宪成、钱一本、高攀龙五人的语录,汇辑成帙。每人各为一卷,末

  • 元朝典故编年考

    十卷。明末清初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吸崇祯进士,累官刑科都给事中。后降清,官至吏部左郎。其书取元廷事实,分代编辑。“正史以外,更采元人文

  • 西溪梵隐志

    四卷。清吴本泰辑,释智一编。此志共4卷,卷一纪胜,西溪为宋的留下溪,地处武林之西,初时荒僻,自南宋以来,渐多名迹。法华碧峰之胜、方外高流所集文人墨客,多及此地。卷二纪刹,以古法华寺(即云栖别室)居首,

  • 达观楼集

    二十四卷。明邹维琏(?-1635)撰。邹维琏字德辉,号匪石,江西新昌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吏部郎中时,以疏劾魏忠贤谪戍贵州。崇桢初,召为南京太仆寺卿。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剿海寇有

  • 瓶庐诗钞

    四卷。《词钞》一卷。《文钞》一卷。清翁同和(1830-1904)撰。同和,字叔平,又字声甫,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咸丰八年(1858)典试陕甘,授陕西学政。后

  • 壮游编

    三卷。明王叔承撰。王叔承,初名光允,以字行,更字承父,晚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江苏吴江人。生卒年不详。《明史·文苑传》附载王稚登传中。王叔承早弃举子业,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入楚。其在邺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