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石经

清石经

(石刻本)清石经,一百八十九碑,乾隆五十六年刻石。蒋衡书写,楷体。蒋衡字湘帆,又名振生,江苏金坛人。先书写《左传》、《礼记》,历一年。至乾隆三年,十三经陆续书写完毕。扬州马曰琯为装璜成三百册,五十函。总督高斌特疏进呈御览。至乾隆五十六年(1792)刻石,至五十九年刻峻,立国子监太学。御制序文。经数十三,其中《周易》用朱子本义本,《尚书》用孔传本,《尚书序》列于经文之后,用马郑本,《诗经》用今本,《诗经序》列于经文之后。石碑数,《周易》六碑,《尚书》八碑,《诗经》十三碑,《周礼》十五碑,《仪礼》十七碑,《礼记》二十八碑,《左传》六十碑,《公羊传》十二碑,《谷梁传》十一碑,《论语》五碑,《孝经》一碑,《尔雅》三碑,《孟子》十碑,共一百八十九碑。石碑皆完好无缺。此刻石的总裁官为和坤、金简、彭元瑞、王杰、刘墉、董诰六人。乾隆五十六年,彭元瑞命以天禄琳瑯所藏宋元椠本,与监本、坊本校勘异同,彭氏因而撰写了《石经考文提要》一书,阐明校改之由,颇有所见。但当时由于急于峻工,未能完全依从彭氏的意见。至嘉庆八年,司空奏请重修,于是复命文臣勘校磨改。现在的清石经拓本,乾隆本嘉庆本有所不同,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猜你喜欢

  • 明季兵部题行汇稿

    不分卷。不著撰人名氏。是编汇辑兵部题行汇稿三千余件。自明天启四年(1624)至崇祯十七年(1644)二十年间,其中天启四年一册,五年一册,七年一册,崇祯元年至十七年各一册,崇祯年一册,缺年月一册。是书

  • 说铃

    六十二种,八十三卷。清吴震方(详见《读书正音》)编辑。本书汇辑清初诸人所作之见闻录、日记、笔记、游记、杂录等作品,所谓“说铃”,是小说而不合大雅之意,语出扬雄《法言·吾子》“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

  • 要雅

    一卷。南朝梁刘杳(487-536)撰,清马国翰辑。刘杳字士深,平原(今属山东)人。初知余姚,累迁步兵校尉、著作郎等,官终尚书左丞。著有《楚辞草木疏》、《高士传》、《东宫新旧记》、《古今四部书目》等书。

  • 金陵通纪

    十卷,续通纪四卷。清陈作霖撰。陈作霖(1837-1908),字雨生,号伯雨,室名可园,世称可园先生,江宁人。先后于省府、县志局、书院、学堂、官书局、官报局、图书馆任职。此志为编年体,上述邃古,下迄晚清

  • 志乐辑略

    三卷。清倪元坦撰。元坦字畲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儒学入门》、《二曲集录要》、《老子参注》等。此《志乐辑略》凡三卷,系博考前人诸说以求散佚之古乐。卷一为黄钟之管,律吕图谱、五音、二变、变律半声

  • 满律摭遗

    二十二卷。清沈家本撰。沈家本,见前条。是书前有沈家本自序,叙述编次原委。其卷一为总述目录,卷二为盗律、有韧略、恐猖、和买卖人、持质、受所监、受财枉法、贼伤等,卷三为贼律一,有大逆无道等,卷四为贼律二,

  • 莅政摘要

    二卷。清陆陇其辑。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知县,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鲠直不阿,严于律己,且崇奉程朱理学,贬斥王学,受到

  • 吕氏杂记

    又名《侍讲杂记》、《侍讲日记》,二卷。北宋吕希哲(1039-1116)撰。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夷简之孙,吕公著之子。初以父荫入官,吕公著为相之日,不求进取,沉沦下僚,管库近十年。吕公

  • 史谈补

    五卷 明杨一奇撰,陈简增补。据《交成县志》,杨一奇为崇儒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4)进士,官河南嵩县知县,升陕西鄜州知州。著有《读诗纪见》、《自笑缘》等。陈简事迹未详。所知者是陈简增补的部分

  • 东南纪事

    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清邵廷采(1648-1711)撰。邵廷采,字元斯,又字念鲁,浙江余姚人,清初学者。廷采曾主持姚江书院,好向明末遗老访问明亡故事。曾向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学习《易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