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温疫论补遗

温疫论补遗

温疫论》二卷,《补遗》一卷。明吴有性(1582-1652)撰。吴有性字又可,吴县(今属江苏)人。居太湖洞庭山。崇祯六年(1633),河北、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疫病流行,时医用伤寒证治之不效,死者无数,江南一带“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吴氏目睹惨景,深感“守古法不合新病”,遂推究病源,研讨病理,认真探索,认为患者“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圣经之遗亡。”结合其临床体会,于崇祯十五年(1642)撰成此书。全书约五万字。上卷论有原病、温病初起、传变不长、急证急攻、表里分传、热邪散漫、内壅不汗、下后脉浮、下后脉复沉、邪气复聚、下后身反热、下后脉反数、因证数攻、邪在胸膈、辨明伤寒时疫、补泻兼施、神虚谵语、圣少异治论、妄投破气论、妄投补剂论、妄投寒凉药论、脉证不应等。下卷为杂气论、论气盛衰、论气所伤不同、论食、论饮、行邪伏邪之别、论阴证世间罕有、论阳证似阴、舍病治药、舍病治弊、肢体浮肿、感冒兼疫、疟疾兼疫、温疟、疫痢兼证、妇人时疫、妊娠时疫、小儿时疫、调理法、伤寒例正误、诸家温疫正误等。吴氏认为温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温,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认为外界气候不正常,本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并非必定致人于病不可,“寒热温凉为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有损益。假定秋热必多晴,春寒固多雨,亦天地之常事,未必致疫也。”把感染温疫的病因称之为“戾气”或杂气。这种气我们感觉不到,“此气无象可见,况无声且无臭,何能得睹得闻”。戾气有多种多样,感染不同的戾气,产生不同的病症,“偏中于动物者,如牛瘟、羊瘟、鸡瘟、鸭瘟,岂当人疫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故其气各异也。”各种传染性疾患,亦由这种戾气所引起的。吴氏还比较正确地提出对传染病某些规律性认识,突破了前人的六气致病说,前人认为热病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引起的,而吴氏则认为传染的来源是自然环境和人与人的相互传染。传染途径是“自口鼻而入”,杂气和人接触不一定都要发病,而是和人的抵抗力及杂气多少有关。“盖有三人,早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疫邪所着,又何异邪?”对疫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也有创见,认为温疫之病,即不同外感热病表证,又没有里证的表现,“邪在膜原”。症见“始则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痛身痛,舌上白苔,渐加烦渴,”并因邪气浮越诸经,故可出现头颈痛、腰痛、肋痛、耳聋、寒热、目痛、鼻干不眠等兼证。在治疗上注重“客邪贵乎早逐”的原则及原因疗法。提出温病初起,邪在膜原宜疏祛邪;毒邪已溃,中结渐开,助其汗解;邪八胃腑则攻里通下。吴氏创制的达原饮、三消饮、举斑汤等有效方剂,迄今仍为临床应用。总之此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论理细致,对温疫的病因、病理和治疗等方面作了论述,创造了传染病病原学说,此书成为我国第一部温疫病专门论著,使我国医学在传染病学这一学科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使后来温病学说在治疗措施上采用清凉解毒的治疗方法,为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吴氏的影响下,温病学很快发展起来,并形成了温病学派,清代的叶桂、薛雪等人继续推进发展了这一学派,有关著作《广温疫论》等也相继问世。足见吴氏学说影响极大。清初戴天章曾称:“吴又可先生,贯串古今,融以心得,著时行温疫一论,真可谓独辟鸿蒙,揭明于中天矣。”《清史稿·吴有性传》中评价说:“古无温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吴氏尚有《伤寒实录》已佚,又有《温疫合壁》一书为清人王嘉谟增删补辑而成。有清初刻本、康熙二十四年(1685)葆真堂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芝园定集

    五十一卷。《别集》十一卷。明张时彻(1504-?)撰。张时彻,字维静,号东沙,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郊)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著有《善行录》、《明文苑》等。是集分二编,一曰《定集

  • 敩艺斋诗

    一卷。清邹汉勋(1805-1853?)著。邹汉勋字叔绩,号绩父,湖南新化人。咸丰举人,官至直隶、庐州同知。另著有《五韵论》、《读书偶志》、《颛顼历考》、《红崖刻石释文》等,共同收入《斅艺斋遗书》。是集

  • 祐山杂说

    一卷。明冯汝弼(约1545年前后在世)撰。冯汝弼,字惟良,平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历官工科给事中、潜山县丞等。著有《祐山文集》、《诗集》和本书。《祐山杂说》一书自记生平琐事。然而书中也记他人事,书末载种

  • 春秋元命苞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失》)辑。《春秋元命苞》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元命苞》、《春秋元命包》,佚文保存较多,涉及到天地人三才,阐发五行更生、帝王迭兴、天人合一、天人相感之道,对于符

  • 重楼玉钥

    二卷。清郑宏纲(1727-1787)撰。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世医出身,先祖即从医。父郑子丰得闽人黄明生所授喉科秘书,遂精喉科,后代亦多以喉科名世。因其居所名“南园”

  • 妇婴新说

    一卷,英国合信(详见《西医略论》)撰。咸丰七年(1858)合信至上海,撰《西医略论》,以补充《全体新论》之不详备之处,其中论及外科之学,便有人责难合信,认为江南人柔弱,不可轻易以刀技治病,西医之法不能

  • 联锦诗集

    四卷。明夏宏(1436-1465?)编。夏宏字仲宽,安徽当涂人。官至将仕佐郎松潘军民指挥使司、儒学官。请老后居蜀不返。此诗集皆七言律诗,集唐人诗句为之。前人亦曾集唐人诗句,而且篇幅不少,但皆不得唐人之

  • 测海楼旧本书目

    四卷,附录一卷。陈乃乾编。陈乃乾(1891-1971),浙江海宁人。民国十九年(1930),扬州吴引孙将测海楼所藏图书出售,陈与董康力致其书于沪,使其所藏善本得以查实。此目摘录其书名、卷数、册数、撰者

  • 勤斋集

    八卷。元萧(1241-1318)撰。字维斗。奉元(今属陕西)人。累官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元史》本传称其:“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指远。”卒后诗文多佚。顺帝至正四年

  • 馌■室诗草

    一卷。冯婉琳撰。冯婉琳,生平不详,字佩,山西雁门人,冯习之三女,董香之妻。(《山西通志》作二卷,洪洞董文粲之妻)。此书列入《山石丛书》初编之中,书后有韩坰、张籁所作跋语,共二十三页。此书有民国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