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斋医书五种
二十六卷。清王士雄(18081867)撰。王士雄字孟英,又字梦隐,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祖王学权通晓医理,撰《医学随笔》,后改为《重庆堂随笔》。祖父王永嘉、父亲王仓曾加以整理、补充、校注,最后由王士雄校订刊行。王氏幼年丧父,历经贫困,二十余岁时至婺州(今金华)佐理盐业为生,利用余暇钻研医书,后游于江浙等地,以医为业。后精于医,颇有盛名。王氏继承家学,疗疾多全活,对温病证和理论有独到见解,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之一。著有《温热经纬》、《三家医话》、《王氏医案三编》、《王氏医案绎注》、《王氏医案正续编》、《王孟英医案》、《古今医案按选》、《四科简效方》、《圣济方选》、《言医选评》、《潜斋医话》、《潜斋简效方》、《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等书。此书又名《王氏医书五种》,为丛书,包括《温热经纬》五卷,《霍乱论》四卷,《饮食谱》七卷,《医案》(原名《回春录》)二卷,《医案续编》(原名《仁术志》)八卷,共二十六卷。多为王氏重要著作。《温热经纬》一书,共十四万五千字。以《内经》、《伤寒论》之说为经,以叶天士、薛生白、余师愚、陈平伯四家之辨为纬,逐条加以注释,辨析伤寒与湿热之异,温与疫之异,伏气与外感之异。书中辑录《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温热病原文,引录历代医家注释,论述温热病病因、证候、诊断以及治疗原则。把温热病分为卫、气、营、血四阶段,阐明热性发展规律。又选方一百一十三首,详论方剂药性和配合原理。所选典籍原文,分条辑录。对理解温热病概念、病因、病机、种类、诊断、治疗等均有所裨益。为论温热集成之书,对温病学发展影响颇著。《霍乱论》为王氏首篇医学专论。当时疫病流行,霍乱伤人最多,王氏往来于江浙一带,为百姓解除吐泻转筋之苦,在医疗实践中写下此篇。后霍乱再次大流行,王氏女儿及好友皆死于此疫,于是重订此书。认为霍乱的病因有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之别。时疫霍乱的病因因为水中“臭毒”,由于饮水恶浊所致。一般六气为病,致阴阳二气乱于胃肠胸中,不是时行疫证霍乱,这种霍乱不至延门阖境为灾,多属于寒霍乱。时行疫证霍乱多发于夏热亢旱酷暑之年,一朝卒发,风行似疫,这种霍乱多为热霍乱。书中采《内经》及历代诸家之说为总义,分热证寒证(即热、寒霍乱)两类。后又列治法、医案、方药。论述十分详备。《饮食谱》为王氏博采有关食疗药物,结合其实践体会撰成。分为水饮、谷食、调和、疏食、果实、毛羽、麟介七类,共载食疗药物三百三十种,述其药性、功用、适应证、处方、禁忌。各药后所列之单方、验方,多简便易行。如赤小豆末与蛋清稀调涂之可治丹毒。此书对健康者养生、病者疗疾均有参考价值。《医案》原名为《回春录》,又名《王氏医案》。书中以年代为序收载外感、内科杂病、妇科等医案近百则,约二万言。其中以内科杂病为多。每案详述患者里居姓氏、病症病因、脉法方药,溯因求源,辨证精当,论治灵活。叙案详细完整,阐发精辟,析理超卓。于枢机气化,升降出入,颇有独特见解。如治伏气诸病,多用轻清流动之品助其升降,疗温热多以凉润清解之法。对后世影响颇大。《医案续编》原名《仁术志》,又名《王氏医案续编》。为王氏道光二十年至三十年(1844-1854)间临证医案。此书仿《医案》体例,以年代为序,列载各科临证治案,其中以外感证治为多,补充了前书之不足。叙案繁简不一,或简叙证治,或议病论证,或论诊法,解析方药。辨证精细,施治灵活,临证经验丰富。上述五书均有单行本。丛书有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醉六堂重刊本,1912年文瑞书局石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