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王制笺

王制笺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礼记浅说》)撰。是书以《王制》为素王之制。俞樾曾评议此书,以为:孔子将作《春秋》,先修王法,斟酌损益,具有规条。其门人弟子与闻绪论,私相篡辑,而成《王制》。皮氏作《王制笺》为之疏通,以证明其义。其书全载郑注,间或陈述己意,以纠正郑注之失,对孔疏合理者亦录之。其书前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自序并后序。(俞说详见《达斋丛说·湖楼笔谈》)皮氏为《王制》作注解,在郑注孔疏的基础上旁征博引,正其得失。如“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句,引顾炎武说,足证郑误。又“爵人于朝,刑人于市”句,引《白虎通》、《说苑》及《御览》,证明孔疏之失。皮氏更多地是以《周礼》为依推来考订《王制》之得失。如证封国之制:孟子《王制》所言“三等之封”,为三代之旧法,其云百里,七十里,五十里,除山川附庸言之,故曰名山大泽不以封。《周礼》所言“五等之封”为周公所立之法,其云五百里、四百里、三百里、二百里、百里,兼山川附庸言之。故成王命鲁侯云:“大启尔宇,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宣王赐韩侯曰:“其追其貊,奄受北国。”赐召公曰:“锡山土川,于周受命。”推此则可确证周实增封斥大九州之界。又释“职官礼”,《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是职亦曰‘方’。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皮氏云:州长在外本称伯,《王制》所谓“方伯”,是也。入天于之国曰“牧”,避“二伯”之称也。凡一州必有一伯。故唐虞分十二州,《书》称之曰“十二有牧”,夏分九州,《左传》称之曰“九牧”,周亦分九州,《左传》称之曰“九伯”。推此可证“伯”即“牧”。虞夏及周皆曰“牧”之说,可勿辨矣。以上所论皮氏辨证,可见其考论评实,义据宏深,条理分明,时有新见,其治学既严谨又不拘泥迂腐。此书有光绪中思贤书局《皮氏经学丛书》本及《师伏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象训

    十二卷。清姚球撰。姚球字颐真,无锡(今属江苏)人。姚球在凡例中说他在辛未年二十七岁时才读《周易》。二十余年间他见到的注疏有一百三四十部。此书虽用古本分十二篇,但篇数迥异。其分《象传》于爻传之外,本于宋

  • 光学

    二卷。英国田大里(详见《声学》)撰。比利时金楷理(生卒年不详)口译,赵元益(详见《数学理》)笔述。金楷理,耶稣会传教士,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后,曾延请他到馆翻译西方著作,后为上海道置通事。赵元益,光

  • 俄国新志

    八卷。英国人该勒低撰。英国人傅兰雅(John Fryer)、程潘松同译。书八卷,列目十六章。卷一,第一章,记地面积及人数。卷二,第二章,记制造工艺及地产之物。卷三,第三章,记通商贸易并船务。卷四,第四

  • 午溪集

    十卷。元陈镒撰。镒字伯铢。丽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曾为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故以午溪名其集。卷首题前进士曲阜孔阳编撰,前进士青田刘基校正。有黄溍、张翥、孙炎等人序。翥序称其学于外舅周衡,炎序

  • 春秋左传详节句解

    见《春秋左传句解》。

  • 己未词科录

    十三卷。清秦瀛(1743-1821)撰。瀛字凌沧,一字小岘,晚号遂庵,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举人,官至刑部右侍郎。该书纪康熙己未鸿博特科所征士诸人传略,为秦瀛据索集著《鹤征录》一书加以

  • 微言

    四卷。附《说书随笔》一卷。明詹在泮(生卒年不详)编。詹在泮字定斋,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辑明代讲学语录,将王守仁、王畿、罗汝芳三家合为一卷,此为良知

  • 谷平文集

    五卷。明李中(1478-1542)撰。李中,字子庸,江西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副都御使。谥庄介。此集为其门人罗洪先所编。李中居里名“谷平”,故学者称其“谷平先生”。此集共疏二

  • 说原

    十六卷。明穆希文(生卒年不详)撰。穆希文字纯文,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成于万历十四年(1586)。十六卷,分原天、原地、原人、原物、原道术五部。杂采事迹,亦间有论断,其体例在类书和说部文献之间。多

  • 政监

    三十二卷,明夏寅(生卒年不详)撰。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统年间考取进士,授为南京吏部主事,累进浙江右参政、山东右布政使,于弘治初年辞官归家。夏寅历仕数十年从未淹屈降志,《明史》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