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之晋安帝纪
一卷。清黄奭辑。王韶之(380-435),字休泰,南朝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曾任黄门侍郎领著作郎。入宋,又历任侍中、礼部尚书、吴兴太守。著有《晋安帝纪》十卷,又称《晋纪》、《晋安帝阳秋》。记东晋安帝时事,止于义熙九年(413)。原书已佚。有黄奭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另有《黄氏逸书考》本。
一卷。清黄奭辑。王韶之(380-435),字休泰,南朝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曾任黄门侍郎领著作郎。入宋,又历任侍中、礼部尚书、吴兴太守。著有《晋安帝纪》十卷,又称《晋纪》、《晋安帝阳秋》。记东晋安帝时事,止于义熙九年(413)。原书已佚。有黄奭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另有《黄氏逸书考》本。
一卷。童品(生卒不详)撰。童品字廷式,号慎斋,兰溪(今属浙江)人,明代经学家,弘治进士,官至兵部主事,以老致仕,因读书而失明,家居十九年而卒。此书是童氏为儒学生时所作,论《左传》所记事迹共九十三条,于
二卷。南宋吕乔年撰。吕乔年,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字巽伯。吕祖俭之子,吕祖谦之侄。议论刚正不阿,能守家学,为东莱学派传人。此书旧本题宋吕祖谦撰。朱彝尊《经义考》亦列其名。但四库馆臣考定其文实际上是吕乔
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定远人。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四川按察使,两淮盐运使,广东布政使。著有《二知轩文存》。此集三十四卷,卷一至卷二有论六十二篇,卷
三卷。公孙龙(约前325-前248)撰。公孙龙,战国时期赵人。公元前284年,他曾以游学者的身份到过燕国,劝燕昭王息兵。公元前257年在赵国见过赵惠王、邹衍、孔穿诸人,可见他与邹衍、庄周为同时代人。公
四十一卷。清王植(生卒年不详)撰。王植字槐三,直隶深泽(今北京市)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广东和平县知县,后调阳江提拔为罗定州知州。一生勤苦好学,潜心研究经史百家,他的著述很多,有儒学类,杂学类,术数类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大学古本私记》)撰。光地著有《中庸余论》、《中庸章段》。是书刊于道光五年(1825)。其玄孙李维迪于跋中说,从售书者中检查是书为先公手迹,又书中有两处与先公著书相同,故认定是先公
三十五卷。宋楼昺(约1207前后在世)撰。楼昺字旸叔,号迂斋,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旸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从事郎,迁宗正寺主簿。卒追赠直龙图阁。楼昺受学于吕祖谦,与弟楼昺俱以文名。是集所选古
三十二卷。清龚鉴撰。龚鉴字明水,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总论认为:说诗者不得不宗毛诗,宗毛诗不能舍小序。有人说小序是子夏所作,有人说是毛公所作,又有人说是卫宏所作,现在也
① 七卷。清王夫之(生平事迹详见《周易稗疏》条)撰。其所著《周易内传发例》中称,乙未于晋宁山寺始为外传。乙未为顺治十二年(1655)。自谓“外传以推广于象数之变通,极酬酢之大用。”其时,王夫之从永明王
四卷。明卢和(生卒年不详)撰。卢和,字廉夫,号易庵,东阳(今属浙江省)人,医家。除此书外,另著有《食物本草》。此书成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又名《丹溪先生医书纂要》、《医书纂要》。书前有作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