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明开运英武传

皇明开运英武传

八十回。不题撰人。据明沈德符《野获编》云,此书为嘉靖时武定侯郭勋撰,以彰其先祖郭英的开国功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亦持此说。另说为徐文长撰。作者究为何人,尚属疑案。该书为长篇历史小说,约成书于明代中叶,又名《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以元末农民大起义为背景,叙述朱元璋加入义军、发迹变泰、定鼎中原、兴兵灭元,以及扫灭各路义军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明朝开国故事。作者旨在宣扬明朝上应天命,为朱元璋及其一群开国功臣树碑立传,但叙事基本上依据史实,对红巾军的反元斗争做了肯定描写,客观上反映了元末社会动乱的历史形势。尤其是对元顺帝荒淫失政,开河征夫,弄得民不聊生纷纷造反的描写,揭示出了农民起义的历史根源,有一定的深刻性。但为了美化明朝立国的正统,美化朱元璋,该书也将朱元璋部下杀红巾军首领韩林儿、杀郭天爵的史实委于他人或隐去。而对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等与朱元璋争雄的义军领袖,则加以贬斥毁谤。该书围绕朱元璋而塑造的常遇春、胡大海、刘伯温、朱亮祖、花云、郭英等英雄、贤士形象,都很鲜明生动。对朱元璋,该书把他写成是金童下凡的真龙天子,颂扬他的雄才大略、广纳豪杰平定天下的盖世功业,但也没有一味简单化处理,对他得天下后猜忌功臣、贬杀功臣的虚伪狡诈敢于着上一笔。作者生于明代,如此直书先皇过失,胆识是惊人的。艺术方面,由于过分注重史实,文学性较差。借用民间传说的一些传奇情节,又充满宿命迷信色彩,殊不足取。很多情节和人物描写上,也有因袭模仿《三国演义》等书的拙劣痕迹。该书在文学史上地位并不甚高,但在民间流传颇广,对后代戏曲创作影响也不小,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该书所见最早版本是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十九年(1591)书林明峰杨氏重梓本。另二种明本是三台馆刊本(北京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有藏)和明崇祯刊“玉茗堂批点”本(北京图书馆有藏)。清有怀德堂刊本和英德堂刊本。1955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校注排印本,题《英烈传》。四联出版社195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亦出版此书。

猜你喜欢

  • 易因上下经

    各三卷。不著撰者姓名、时代。明《白云霁道藏目录》注题为《李氏易因》,亦不著其名字。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经部易类著录有李贽《九正易因》四卷,注称此即云霁所谓李氏。李贽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万历时官

  • 辟雍纪事

    十五卷。清卢上铭、冯士骅辑。卢上铭,广东东莞人,曾任南监典簿。冯士骅,吴门(今浙江苏州)人。是书前顺序有詹事张四知序、引言、纪事述言、凡例(七则)、辟雍考(分官秩、职掌、创修、钱粮四则)、纪事原始〔叙

  • 斩鬼传

    清刘璋(1667-?)撰。刘璋字子堂,号介符,别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中举人,雍正元年到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任县令四年,政声极佳。刘璋平生著述较多,除《斩鬼传》外,

  • 四书大全纂要

    无卷数。清魏裔介撰。魏裔介详《孝经注义》条。明永乐间胡广等人撰集的《四书大全》冗滥芜杂,读者难以得其要领,魏氏遂删繁就简而为一编,以使读者易于诵读。但其所摘并未独得《四书大全》之精华,可谓立意尚好,为

  • 春秋公法内传

    十二卷。卷首一卷。清刘人熙撰。人熙浏阳(今属湖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前有宣统己酉(1909)黄杰序,知草创于光绪甲辰(1904),写定于丙午(1906),至宣统元年己酉(1909)由弟子黄杰付梓刊

  • 黔南丛书

    六集,四十八种,附别集十三种。任可澄(1877-1945)等编。任可澄原名文,号志清。光绪年间举人。清末时曾创办学堂、组织宪政预备会等。1911年参与贵州独立,并任军政府枢密副院长,后任观察使、道尹等

  • 丧服经传袁氏注

    一卷。晋袁准撰,清马国翰辑。准生卒年不详,字孝尼,陈郡阳夏(今河南省东部)人。官至给事中。袁瓌从祖,《晋书》把《准传》附在《瓌传》后面。袁准忠信公正,不耻下问,性恬退,著书十余万言,论治世之务,以儒学

  • 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1484-1520)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

  • 周易惜阴诗集

    三卷。清徐世沐撰。该书取经传字义,分题赋咏,有的为四言赞,有的为五言七言诗,多至一千多首。基本上是按照张九成的《论语诗例》而曼衍成文。其《惜阴录》用吕祖谦本。此集所列彖爻象传的顺序则仍用王弼本。其文均

  • 标孟

    七卷。清汪有光撰。有光字谦子,安徽新安人。是书首有曹贞吉序及有光自序,题曰《标孟》,行间有评,每节后又有总评,颇能发挥妙蕴。自序言“当今之世,而不急急焉以文诱人,则孔孟或几乎息”。其意欲学者沿袭孟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