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甫持正文集

皇甫持正文集

六卷。唐皇甫湜(约777-830)撰。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浙江淳安)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官至工部郎中。性急好酒,恃才傲物,多次触犯同僚,遂自求分司东都,被东都留守裴度召为判官。著有《皇甫持正文集》。皇甫湜曾师从韩愈学习古文,文才敏捷,文章崛奇锋利,但过于险奥。其诗传世者只有三首。在(《答李生第一书》)文中:“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在“答李生”的三封书中表述出其创作见解。此集卷一为杂著,卷二为论序,卷三为制策,卷四为书,卷五为记,卷六为碑铭。共收文共三十八篇。后人对此集的研究、整理,首先,《唐志》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六卷,杂文三十八篇。《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存其诗三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六百八十七存其文三卷。《崇文总目》作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卷;《直斋书录解题》作六卷;《郡斋读书志》作六卷,题为《皇甫湜文》,并称仅“杂文三十八篇而已”。南宋蜀刻本六卷,《四部丛刊》据此影印。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明正德十五年(1520),皇甫录世业堂本六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年(1876)冯焌光辑《三唐人集》本六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另外,《四库全书》据鲍士恭家藏本收录,六卷。毛晋汲古阁本六卷。只有《述古堂书目》著录一种十卷本,是钺遵王从阁本抄录,卷次不同,但篇数未见增多。

猜你喜欢

  • 仪礼私笺

    八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县(今贵州省遵义市)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大学士祁寯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江苏补用,次年卒。治经学、小

  • 萧氏世集

    清萧伯升编。萧伯升,字孟昉,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集皆全录其先世诗文,包括《正固先生集》,诗文各一卷,萧岐撰。萧岐,字尚仁,洪武初年以贤名征用,授谭府左长史,后改平凉训导。自名

  • 孙夏峰全集

    十三种,一百四十七卷。明末清初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孙奇逢晚年居夏峰村,因号夏峰先生。《孙夏峰全集》为其后人汇辑而成,收有《读易大旨》五卷(收入《四库全书》经部)、《书经近指》六卷、《四书近指

  • 汉魏二十一家易注

    三十二卷。辑佚书,清孙堂辑。孙堂字步升,浙江平湖人,嘉庆六年(1801年)科举人。书中辑佚汉魏以来注《易》诸家,即自汉子夏《易传》到南齐刘瓛《周易义疏》凡二十一家。每家均有“序言”,述及作者生平事迹及

  • 古今韵会举要

    三十卷。元熊忠撰。忠字子中,亦昭武(今福建邵武县)人,为黄公绍馆客。忠惜《韵会》“编帙浩瀚,四方学士不能遍览”,故删其注说之繁重,并增其韵字之遗漏,别为《韵会举要》,书成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是

  • 政训

    二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历刑部员外郎。成化中因上疏忤旨下狱,后得释。孝宗时官终刑部尚书。彭韶秉节无私,事关大体,皆抗疏极论,贵戚近

  • 关于创立戒坛图经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书,道宣作于乾封二年(667)。这一年二月八日在长安南郊净业寺创筑戒坛,道宣特别重视这件事,便撰写此书以示纪念。此书共

  • 古逸书

    三十卷。明潘基庆(约1633前后在世)编。潘基庆字良耜,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六年(1618)贡生。此集名为逸书,而实则皆为习见。如《阴符》、《素问》、《逸周书》、《山海经》之类。甚至《周礼

  • 后山诗集

    十二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陈师道字履常,又字无己,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平详见《后山谈丛》(辞目)。此集共十二卷。为雍正三年(1725)嘉善陈唐所刊。其中,正集六卷,为魏衍所编《后山

  • 极元集

    二卷。唐姚合(775-854后)撰。兆合字号不详,陕州峡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官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也称“武功体”。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