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眲亭知见传本书目

眲亭知见传本书目

十六卷。清莫友芝撰。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眲亭,又称郘叟,贵州独山人。自幼好学,又喜藏书,后因屡试不第,遂绝意功名,出京南游,著述颇多。其对所知所闻古籍版本时有记录,经后人莫绳孙整理遗稿,编成此目。依四部编排:经部十类、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九类,类目设置一般,但著录格式及事项较为完备。经部见于“四库”者三种,未收者一百一十八种;史部见于“四库”者二十八种,未收者二百一十种;子部见于“四库”者十四种,未收者一百九十八种;集部见于“四库”者一种,未收者一百二十一种,显见绝大部分为“四库”未收之书,足可弥补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所未备,是考察古籍版本十分重要的工具书。有清宣统元年(1909)日本东京田中氏北京铅印本、国学扶轮社铅印适园所藏本、江安傅氏铅印大字本、山阴吴隐西冷印社铅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猜你喜欢

  • 考古辞宗

    二十卷。明况叔祺(生卒年不详)编。况叔祺字吉甫,高安(今属江西)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贵州提学佥事。本书以浦南金所编《修辞指南》为蓝本,而增抄《文选》双字类要于各类之下。一切分目体例及每类的前半部

  • 易说存悔

    二卷。清汪宪撰。汪宪字千波,钱塘(浙江余抗)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此书大旨认为,学易是希望减少过失,而想减少过失,唯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以日趋于吉。所以用“存悔”二

  • 竹庵衍禅师语录

    二卷。清代释真衍(生卒年不详)撰。真衍,俗姓高阳,别号“藕庵”。姑苏(今属江苏省)人。所撰《竹庵衍禅师语录》为语录体佛书,记述明代会稽宝相寺沙门释怀渭的言论。怀渭,俗姓魏,字清远,晚号称竹庵,故题书名

  • 居学余情

    三卷。明陈中州(约1497年前后在世)撰。陈中州,字洛夫,初号太鹤山人,复自号亢惕子,青田人。宏治中由贡生官庐江县教谕。因久落拓不得志,乃佯狂恣肆,荡然于礼法之外。《居学余情》虽曰文集,实则游戏之文,

  • 泾县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德淦、周鹤立修,洪亮吉纂。李德淦,字梅岩,直隶延庆人,嘉庆九年(1804)来任泾县知县。洪亮吉,生平见本书《宁国府志》条。泾县志自宋嘉定三年(1210)县令王林创修,其后明宣德、

  • 列异传

    三卷。三国魏曹丕(187-226)撰。曹丕字子桓,曹操长子,曾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后立为魏太子,曹操死后为丞相。公元220年,代汉自立,国号“魏”。曹丕博学多才,《三国志》卷二《文帝纪》称他“好文学

  • 然疑录

    六卷。清顾奎光(1719-1764)撰。顾奎光字星五,江苏无锡人。他博学多识,1745年中进士,1753年官至湖南泸溪县知县,1759年调湖南桑植知县,直到1764年去世。顾奎光任职期间,因改进农业生

  • 四书疑问

    十一卷。明姚舜牧撰。姚舜牧详见《易经疑问》。本书只论《四书》之大旨,并不逐句考释,观点与朱熹不同。《大学》承用王阳明《大学古本说》而自为一解。《四库提要》对其有“以禅机诂儒理”之讥,今观其书,虽有不少

  • 周礼说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 四元玉鉴细草

    二十四卷。清罗士琳(1789-1853)撰。罗士琳字次璆,号茗香,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曾游京师,考取天文生,初从其舅秦恩复习八股,后专攻历算,甚通中算诸书,“博闻强识,兼综百家,于古今法算尤具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