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补证凡例

礼经补证凡例

不分卷。附容经类纂凡例,无卷数。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清光绪进士。历任龙安、绥安府学教授,尊经书院襄校等职。曾师事王闿运。专治今文,其学凡六变。康有为撰《新学伪经考》,深受廖著《知圣篇》、《辟刘篇》的影响。戊戌政变后,吴郁生督蜀学,知康说源出于廖,乃劾其离经叛道,逞臆说经,革职交地方官管束。入民国,长成都国学专门学校甚久,后兼高等师范、华西大学教授。著有《六译馆丛书》。平认为《仪礼》在庠序中传授,贵在简易。十七篇录要起例,本末已经具备经言大略。润泽在人,因而,发凡起例,欲学者在本经记传以外,凡是杂见两戴及他书,都取附各篇之下,其并非全篇者,也依类采入。例如,《丧服》为经中主要篇目,则择取大传小记间传服问三年丧问丧服四制等篇,附在其后。另外,前人专门相传,其记最多,也汇辑左后,以便考寻。又如《祭礼》,只是详述享尸,而祊祭迎主于堂荐毛血之仪都被省略,于是,择取《礼记》诸文补充其仪节。《昏礼》先祖后配,则据据《左传》对其加以增补。考察其体例,大都依据朱子《仪礼经传通解》,立法并非不善。只是平不信《周礼》,认为典制之事,不得名礼,不以《周礼》五礼名目为然,这是其蔽端。平又认为贾子之容经,是礼经之纬,欲习仪者,应当由容开始,因而把容经传记附在《仪礼》之后。凡戴记所有说仪容专篇,取为通论外,有散文脱节,凡系说礼与仪容者,对其加以通辑,并拟区分为四目十一门。案:《汉书·儒林传》云,鲁徐生善为颂,孝文帝时以善为颂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延襄,襄其资性善为颂,不能通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也以颂为大夫,官至广陵内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柏生单次,都是礼官大夫,而瑕邱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诸言为倾者,由徐氏。颜师古注云,颂读与容同,是则善为容仪,本来也是礼家专门之事。平认为容经与礼经相经纬,其说并非虚妄,这也是治礼者所应当研习者。此书有《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满汉合璧通鉴总论

    一卷,汉本由元潘荣撰,满本由清阿什坛翻译。潘荣字伯诚,婺源桃溪(今属湖南省)人。隐居不仕,但此人博学,通诸经,尤长于史,学者称节斋先生,尝集苏句一百篇,著《通鉴总论》。阿什坛也写作阿什坦,国子监题名碑

  • 诗纬搜遗

    不分卷。廖平撰。廖平事迹见前条。《诗纬搜遗》乃廖氏诗说之一。廖氏治经,师从今文家说,于诗则主张“齐诗”。其学多变,自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之后,为学多囿于“天人之说”,因此而治《诗纬》。《诗纬搜

  • 衷圣斋诗文集

    清刘光第(1859-1898)撰。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刑部主事,戊戌因陈宝箴荐,与杨锐、谭嗣同、林旭同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八月太后训政,六人同被诛,史称“戊戌六君

  • 厉樊榭年谱

    一卷。清朱文藻编,缪荃孙重订。文藻字朗斋,浙江仁和人。谱主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自号南湖花隐,学者称樊榭先生,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乾隆初年应博学鸿词不售

  • 中庸顺讲

    一卷。清丛秉肃(详见《大学顺讲》)撰。是书都依《章句》,循文敷衍,不参他说,也别无申发阐明,与所著《大学顺讲》相同。《中庸》三十三章,与《大学》相比,较为散碎。秉肃条分缕析,穿成一线,颇为用心。然是书

  • 堇山集

    十五卷。明李堂(1462-1524)撰。李堂,字时升,号堇山,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累官至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著有《堇山集》。是集因鄞县有赤堇山,而李堂曾居于其侧,

  • 琅华馆帖

    二卷。清王铎(1592-1652)等书。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文安、嵩樵、疾庵、疾仙道人。河南孟津人。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安。工诗文、书画。行草宗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

  • 苏门集

    八卷。明高叔嗣(1501-1537)撰。高叔嗣,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时受知于李梦阳。年十六,作《申情赋》几万言,见者惊异。与兄仲嗣并有才名。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工部主

  • 砚林诗集

    四卷。清丁敬(1695-1765)撰。丁敬,字敬身,又字砚林、隐君,号钝丁,自称龙泓山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好金石文字,工书能诗,尤精篆刻,吸取秦、汉印艺术风格,而不拘泥于法,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

  • 湘军志

    十六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太平天国革命期间,应聘在肃顺家教读,继入曾国藩幕。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又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今衡阳)船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