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要义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前有拜五经斋主人锡寿《识》语,称“己已秋得宋雕本《礼记要义》”,当即姚本所从出。又称“凡此本与俗本异者,必与山井鼎所据足利本同”,已不尽核。又称“读经有疑义,能旁通博引,折衷于至当,往往若符节然”,尤为不合。又“了翁是书,初未参加一语,又称《群经转刻》,”纰缪益多。”乃叹此等书固天壤之鸿宝”。又有“阮元《提要》,乃校刊时所加”。凡《九经要义》,《宋史·艺文志》著录外,《读书附志》诸书不载,《内阁书目》所列已有缺佚,以及虞集有《序》、方回《跋》。“了翁所撰《周易集义》,亦及诸经《要议》,言之綦详”。又谓“诸经注疏,自宋递传至今,脱文伪字不可胜举。了翁所据犹宋时善本,足资纠订”。此说甚是。而谓“《礼记》孔疏文繁义富,未易得其崖略。了翁删汰过半,颇为精允”。则亦未尽然也。《要义》为谪居靖州时所作,读经自课,摘要以便检阅,也并无删订之心;故每篇各为条目,经文注文皆缺略不完整,又不很依经顺序。《宋史本传》曰“要义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提要》于《易要义》曰:“翦除支蔓,独撷英华”。于《书要义》曰:“汰其冗文,使精华毕撷”。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何云“订定略载经注,注姑弗论。经岂有冗蔓精华之别,倘谓经注因订正义而及。则有但引经注而不及正义者,将何以说。甚矣读书心细者之难也。唯其所据为宋本,与今本异同处,直一字一缣。阮元撰《校勘记》,尚未得是书,故引卫氏《集说》而未及此”。今据阮刻注疏本,姑就第三卷校之。如注文“居,读为姬姓之姬”。此本同,足利本“为”作“如”。(按“读为”者易其字,“读如”者拟其音。似足利本为佳。但岳琦本卫湜《集说》作“为”)“凡棺因能湿之物”,“因”作“用”,与足利本同。“诔其行以为谥也”,此本同,足利本重诔字。(按下“诔”字当为“累”。)“尼父因其字以为谥”,此本同,足利本“其”作“且”。(按“且者荐也”,似足利本长,岳本亦作“且”)可见锡寿之说并未“尽核”。疏文则“乾为君为父”,此本“君”下无“为”字。“其文开广”,此本“开”作“既”。“或谓雉鼻耿介”,此本“鼻”作“性”。“曾子重其郭而轻其禄”,此本“郭”作“身”。“故郑云二十六月也”,此本“六”作“七”。“郑注娣姒妇者”,此本“注”下有“云”字。“进退无理”,此本“礼”作“理”。“须有赗赙”,此本“赗”作“赠”。“小敛则改袭裘而加武与带经矣”,此本“袭”下无“裘”字。“互说是也”,此本“互”作“元”。“不设碑繂,不设碑繂不备礼”,此本无下“不设碑繂”四字。“马鬣之上”,此本“”作“”。“黄拾裹也”,此本“拾”作“祫”。“上有杭席故也”,此本“杭”作“抗”。此类大致与惠栋校宋本、山井鼎引宋板同。其余校不胜校,亦非片纸所能容。然仅此已足可见此书之梗概。光绪间苏局重刻阮本《十三经注疏》,曾用《要义》校勘。凡阮本空圈仍之,从《要义》发现者加以实圈。了翁有《鹤山全集》,其经学主要在《周礼折衷》中见之。此书有江苏书局本。

猜你喜欢

  • 周易玄义

    一卷。辑佚书,唐李淳风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李淳风岐州(今陕西周至一带)人,博览群书,善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官至太史令。其事载于《旧唐书》本传中。其所著《周易玄义》,唐宋史志皆不记

  • 溪山琴况

    一卷。清徐谼撰,徐谼是太仓(今地名所属不详)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十四则,专论琴声。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衎石斋纪事稿

    十卷。《续稿》十卷。《刻楮集》四卷。《旅逸小稿》二卷。《续良吏述》一卷。清钱仪吉(1783-1850)撰。钱仪吉字蔼人,一字新梧,号衎石,一号心壶(又作星湖),又自号衎山樵。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选庶

  • 曲阜县志

    六卷。清孔弘毅原本,孔胤淳续修。孔胤淳,康熙初年由廪生任曲阜知县。按曲阜志,创修于明嘉靖中藩僚孔弘干,再修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孔弘复,弘复由廪生袭曲阜令,三修于崇祯八年(1635)孔弘毅,此志为

  • 静修斋易经解

    无卷数。清仇景仑撰。仇景仑字嶰伯,甘泉人。生卒年不详。此书自上下经至杂卦,依次进行注释。先详尽罗列汉宋诸儒对易卦的解说,然后自己加以评论。书中所取宋注,以程传本义为主,但经常批评宋注空谈义理。所取汉注

  • 蒲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巫慧修,王居正纂。巫慧字颖超,号鲁亭,安徽凤阳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十四年(1749)任知县。《蒲县志》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十大纲,七十五目,分为:卷

  • 四书章句附考

    四卷。家塾读本句读 一卷。清吴英及其子至忠撰。吴英字伯和,江苏吴县人。是书首有吴英自序,言命其子忠遍觅借古本四书,求疏释四书之书。以求《朱子章句集注》最后改定本及传写未误者,别录一部,而私记考证附于后

  • 圣学知统翼录

    二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魏裔介既撰《圣学知统录》,以为尚缺乏完整,复作此书以翼助之。所录共22人,上起伯夷、柳下惠、董仲舒,中及韩愈、胡瑗、邵雍、杨时,下迄蔡清、罗钦顺、顾宪成、高攀龙。

  • 东塾读书记

    十五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十八岁入粤秀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曾选授河源县训导,赴任两月即告归,专意著述讲学。曾为广州学海堂长数十

  • 雪门诗草

    十四卷。清许瑶光(1817-1882)撰。许瑶光,字雪门,号复叟。善化(今湖南长沙)人。道光拔贡,官嘉兴知府。《诗草》计收《悠游集》两卷,《蒿目集》四卷,余则为《上元初集》。共收道光二十年(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