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质疑

礼记质疑

四十九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一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县(今湘阴县)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为至交。1847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苏松粮道,两淮盐运史,广东巡抚,福建按察史等职。作为有远见有抱负的政治家,他辅助僧格林沁修建防御设施,以抵抗英法联军入侵。任广东巡抚时,简化征税手续,平息海盗,改善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等等,政绩斐然。1976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使英国,成为近代中国出使西方的第一个公使。出任公使期间,力主清政府引进机器、铁路及其它西方事物,但均遭至顽固派的反对抵制而终不得志。1978年他授命兼任法国公使,同年秋被招回国。自知有杀身之祸,托病直返家乡。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书房题作“养知书屋”,以养知先生而名闻于世。嵩焘著书除《礼记质疑》外,主要还有《大学质疑》一卷,《中庸质疑》二卷,《周易释例》、《毛诗正义》、《使西纪程》,《郭侍郎洋务文抄》、《罪言存略》、《郭嵩焘日论》、《湘阴县图志》、《会合联吟集》、《读书记》若干卷。《养知书屋全集》收诗、文、奏折共五十五卷。郭氏读《礼记》,心有所疑,疑有所思,思有所获,因而作《礼记质疑》四十九卷。郭氏在自序中云:“孔子后千余年而郑君出,由宋以前言礼者受范焉,又千余年而朱子出,由元以至于今言礼者受范焉。政教所趋,人心所向,凡所著书与其行礼之实,确守而尊事之,莫敢违越。而独《礼记》之传授,持之有本,其异于郑说者终无几也。国朝诸儒,创立汉学宋学之名,援其说以诋程朱,而郑学乃大显。讨论研习之深,精义之发于人心,亦足上揜前贤矣。而援引传会,屈经以从其说者,盖亦多也。乃若斟酌古今,以求当于理,有宋诸子之所长也。是其学兼存汉宋,无所依阿。”郭氏于序中言明创作宗旨,亦不偏从汉儒,亦不盲从程朱之学,无门户之见,无骑墙之心,唯求合理,乃得心之所安。故于经文,以郑朱之说为主,但于一字一句,又反复推敲,细加考求,认真整理。对《礼记》注疏未当者,则旁征博引,遍览群经,证之六书,而为之说解。故全书有以朱熹之说易郑注孔疏者,也有兼存郑注孔疏而不取宋儒之说者。也有郭氏独抒己见,见识卓然者。于《礼记》经文之阐明发挥,几复无遗。郭氏治经态度之严谨公正尤为后世之榜样也。此书有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传世。

猜你喜欢

  • 春秋地名异文考

    二卷。清叶德辉(详见《周礼郑注改字考》)撰。该书考证《春秋》三传所载地名异文,分上下二卷。上卷列《春秋》三传经文异文,下卷列传文与群书异文。大体上以《左传》为主,附载《公羊》、《穀梁》二传及群书之文,

  • 中庸剩语

    一卷。清华希闵(生卒年未详)撰。希闵字豫原,江苏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书名《剩语》,希闵题辞中说《中庸》不容语,语皆剩语,故名。书中首为总论,以下分章解释,大旨以朱子为宗,兼参引张西铭、许白云、湛甘

  • 歌章祝词辑录

    二卷。奕赓撰。奕赓,见《谥法续考》条。是书辑录了清朝吉、嘉各礼中歌章祝词,分上下两卷。上卷录歌章,有吉礼冬至圜丘、上辛祈谷、常雩、大雩、夏至方泽、太庙时享、岁除大给、春秋社稷、社稷祈雨、朝日、夕月、先

  • 史氏菊谱

    一卷。宋史正志撰。史正志,字志道,自号吴门老圃,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拜司农丞。孝宗时,曾历守庐州、扬州、建康,官至吏部侍郎,归老姑苏。著作除《史氏菊谱》

  • 乐志堂文集

    十八卷。《乐志堂文略》四卷。清谭莹(1800-1871)撰。谭莹字兆仁,号玉生。南海(今属广东佛山)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谭莹自幼聪颖,长于辞赋,尤工骈体文,曾著有《乐志堂诗集》、《岭南遗书

  • 葭里集

    六卷。《葭里二集》六卷。《葭里三集》五卷。清周鐈(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周鐈,字若柯,河北南和人,生卒年不详。顺治诸生,屡赴乡试不进,遂弃举业,专力于诗。著有《葭里集》。此集共六卷。二集六卷,三集

  • 集异记

    ①南朝宋郭季产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史不存目,亦不知其卷数和亡于何时,唐宋诸类书中有征引,或题撰人为郭季产。此书无古辑本,鲁迅《古小说钩沉》录其遗文十一条,其中有五条鬼怪故事,四条宣扬卜筮之术、

  • 文雅社约

    一卷。附录 一卷。明沈鲤(1531-1615)撰。沈鲤字仲化,号龙江,归德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神宗为太子时,沈鲤为东宫讲官,甚蒙恩眷。即位后,进编

  • 李湘洲集

    十卷。《补遗》一卷。明李腾芳(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李腾芳,字子实,湖南湘潭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李湘洲集》。其学宗王守仁,故此集中第二卷有《阳明集抄序》

  • 中庸心法渊源

    一卷。署名为东海乐天翁著,又署名男彬桐校。不知其何姓,书无序例。大意以为《中庸》一书是圣门传授的心法。道统不自尧舜始,羲皇承接往圣心源,始作八卦。一划象天,人得一以立命,为中。两划象地,人备其二,见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