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禅真逸史

禅真逸史

八卷四十回。明方汝浩编著。方汝浩,号清溪道人,生卒年不详。其乡贯说法不一,孙楷第谓为洛阳人,戴不凡疑其为浙江人,谭正璧以洛阳为其原籍,杭州为居所,也成一说。方汝浩其它生平事迹无考。其著作除本书外,还有《禅真后史》和《扫魅敦伦东度记》。《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它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将军林时茂因得罪权臣,避难出逃,皈依佛门,法号澹然。后投梁,被举荐为妙相寺副住持。因勘破妙相寺住持守静奸淫劣迹,遭陷害,又逃回东魏隐居。得天书三卷,颇具神通,收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为徒。三徒学就本领,辞师浪迹江湖,于乱世中揭竿聚义,屡败官军。最后唐王一统,林氏圆寂,三徒隐居,修道成仙。全书的整体框架是一个佛教故事,诚如书前凡例所说:“是书虽逸史,而大异小说稗编,事有据,言有论,主持风教,范围人心。”由于作者在思想上将儒、释、道三教合为一体,说教意味较浓,释而道,道而儒,三教合流,三教互补,构成了小说总体思想的主要特征。这就难免使作品笼罩了一层顺天知命、纲常名教、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迷雾。但这部小说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于:它通过对梁、魏社会现实的描写,揭露了佛门道教中的弊端,暴露了尘世社会的黑暗,赞美了禅真豪使的品格。书中对统治者敲诈勒索,占人产业,夺人妻女,以及众多和尚、道士谋财害命、奸淫妇女的揭露,尤为深刻,使其带有较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禅真逸史》的语言,通俗易懂而简洁流畅,对话比较生动,且多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它出现于明代末期,对已问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艺术手法均有模仿,而无艺术独创力。《禅真逸史》存世版本不少,现知主要有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所藏古杭爽阁主人刻本,马廉旧藏白下翼圣斋本,二本各有插图二十页。还有无图而增唐太史令傅奕序本。这三种本大致为明刻本。清初和清代中叶,有文新堂本、据本衙藏板梓行的中小型本、明新堂本。清末有改题《妙相寺全传》和《大梁野史》的石印本,近世有张静庐点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江巨荣、李平校点本,参阅以上版本,择善而从,较通行。

猜你喜欢

  • 吏学指南

    八卷。元徐元瑞撰。徐元瑞,吴郡(今苏州)人。身世不详。本书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据作者自序称,“善为政者,必先于治,欲治必先明乎法,明法然后审刑,刑明而清,民自服矣。所以居官必任吏,否则政乖

  • 礼记析疑

    四十六卷。清方苞(1668-1749)撰。苞字凤九,号买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以《南山集》案入狱。后得赦,命入值南书房。雍正时,曾任一统志

  • 书经字考

    一卷。清吴东发撰。吴东发字芸文,浙江海盐人。此书专考《尚书》中一些有异义的字,比如说“陟方乃死”,认为“方”。“放”在古代相通,“放”又通“仿”;“陟”是说“治化上升”,“放”是说“治化周遍”。他认为

  •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三十卷。元汪克宽(详见《礼经补逸》)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

  • 诗经教改

    十卷。明李经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李经纶字大经,南丰(今属江西)人。该书始见于朱彝尊《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未曾著录。李经纶深受王柏《诗疑》的影响,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诗经》许多篇章失传,汉

  • 归州志书

    不分卷,清曹熙衡修,王景阳增修。曹熙衡,辽东人,官归州知州。王景阳,山西赵城人,相继知州事。州志明代屡次纂修,至变革之际,兵燹相寻,故志无存,典章散失。康熙四年(1665)曹熙衡莅任,尚在征剿,讫兵事

  • 江南余载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的《霸史类》中载有此书。《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原序文称:“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熙宁八年(

  • 延祐四明志

    二十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宗、武

  • 丁氏宋书南齐书梁书夷貊传地理考证

    各一卷。清丁谦撰,丁谦,见《丁氏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所撰是书将《宋书》、《南齐书》、《梁书》中有关边远少数民族聚居之处的地理情况加以考证,汇集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史料。如是书考文身国当在俄属冈札加,大汉

  • 别本学文堂集

    四十七卷。清陈玉璂(约1681前后在世)撰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大志,读书勤苦,每至夜半,两眼欲合,就用艾灼臂,学有所成,凡天文、地志、兵刑、礼乐、河渠、赋役等等,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