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草木疏

离骚草木疏

四卷。宋吴仁杰(生平详见《古周易论》)撰。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正值韩侂胄专权之时。自跋称:“以芗草为忠臣,莸草为小人”,可见其虽为释屈原作品中草木,但亦有所寄托。全书正文四卷,前三卷为芳草嘉木,共四十四种。一、二卷为草本植物,三卷为木本植物。四卷为恶草,共十一种。卷末有吴氏自跋,方灿跋,鲍廷博跋。正文注释体例为:每列一草木名,先引屈原作品原文,次引王逸等各家之言,再以“仁杰按”,杂引古书及诸家语以申己见。此书突出特点:一、征引资料宏富。对每条草木,除引王逸、洪兴祖等名家之说外,尚引《山海经》、《尔雅》、《神农本经》、《说文解字》、《礼记》、《抱朴子》等书,往往引数十家之说。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实能补王逸训诂所未及,以视陆玑之疏《毛诗》,罗愿之翼《尔雅》,可以方轨并驾,争骛后先,故博物者恒资焉。”二、借注释草木阐发屈原以草木喻贤愚善恶的微言大义及作者褒贬感情。吴氏释草木,都以揭示屈原所用此草木的比喻意义为出发点,以芳草喻贤善,以莸草喻愚恶,吴氏对屈原的微言大义加以逐条阐发。但吴氏又并非客观阐发,处处渗透自己的善恶观念。这首先表现在对草木的分类和编排上。全书将草木分为嘉木、芳草和莸草三部分,并将莸草作为附录,列于卷末。这种做法表明作者对嘉木、芳草的器重,对莸草的鄙视。其次在具体征引上更表明了作者的这一倾向。如释“芙蓉”条繁引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正面点明莲为“花之君子”。引文的内容已超出了诠释芙蓉词义的范围,极为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羡之情。三、在名物考证上,用功甚勤,另立新说,间或可采。如“艾”条,先引王逸说法:“艾,白蒿也。”吴氏广引资料加以辩驳:“《尔雅》艾,一名冰台,郭璞注,即今蒿艾也。逸以为白蒿。按艾蒿与白蒿不同。白蒿《诂》所谓蘩也,《诂》有采蘩,有采艾。《本草》有白蒿条,又别出艾叶条。《嘉祐图经》云:“艾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又云白蒿叶上有白毛,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颇似细艾。按艾与白蒿相似耳,便以艾为白蒿,则误矣”。所论详尽,确当可信。本书亦有不足。吴氏之说,多出自《山海经》,而《山海经》一书所述多为异物灵怪,充满浓厚神话色彩,以此立论,难免失之怪诞。而且武断地称“三闾所称草木,多出于《山海经》,以《山海经》中草木来解释屈原作品中关于草木的使用含意,不免有背屈诗原旨。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吴氏称“然骚人寄兴,义不一端,琼枝若木之属,固有寓言;澧兰沅芷之类,亦多即目,必举其随时抒望,触物兴怀,悉引之大荒之外,使灵均所赋,悉出伯益之书,……是以好奇之过矣。”揭示屈原借草木以寄托胸怀,时有穿凿附会之弊。此书最早版本为宋庆元六年(1200)罗田县庠刊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一年(1776)方甘白手抄本,北京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五年(1780)《知不足斋丛书》本,浙江图书馆藏。1985年北京中华书局重排《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浯溪记

    一卷。清黄之隽撰。黄之隽,字牧石,号堂,华亭(今上海)人,康熙间进士,官编修,坐事罢归。喜收藏书,著述甚富,尤工诗,著有《堂集》,能别开生面。其幼时爱诵《次山集》,读其所铭浯溪山水,心神向往、康熙五十

  • 剑闲斋遗集

    六卷。清陈瀚(1855-1896)撰。陈瀚,字裕楣,号子峻,湖南湘乡人。光绪间廪贡生,曾游于侍郎郭嵩焘之门,又居于闽浙总督杨星济幕府,受郭嵩焘影响,亦颇留心于经世之略。有《剑闲斋师门问答》一书。本书卷

  • 粤游日记

    一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壬庵,诸城(今属山东)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广东西宁知县。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水西纪略》、《暑窗臆说》、《星余笔记》等。本书记

  • 南涧文集

    二卷。清李文藻(1730-1778)撰。李文藻字素伯,号茝畹、南涧。山东益都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历官广东思平、潮阳知县,擢广西桂林府同知。文藻曾师事钱大昕,深研经学。大昕称他性好聚书,或

  • 尊道集

    四卷。清代朱搴撰。朱搴字良一,黄陂(今湖北中部)人。此书成于1697年。全书宗旨在于宣扬程朱一派理学,抨击陆王学说。第一卷为“圣贤前编”,即编载孔子及孟子的事迹和后人的评论;第二卷为“伊洛渊源录”、第

  • 偷甲记传奇

    二卷。清范希哲撰。希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与李渔相友善,一说曾为司寇龚鼎孳门客。所作传奇八种,均用别名,如《万全记》署四愿居士,《双锤记》署看松主人,《十醋记》署西湖素岷主人等,《偷甲

  • 王文成集传本

    二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记述明代著名理学家王守仁事迹。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人,谥号文成,明代心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毛奇龄宗师王守仁,其籍贯萧山又与余姚同郡,遂特为其作传,上于史馆。后其

  • 圣谕广训

    一卷。清爱新觉罗·玄烨(详见《日讲易经解义》)撰。其中《圣谕》十六条为圣祖玄烨所颁,《广训》一万余言则为世宗胤祯所推绎。该书语体类似家训,不过是以天下万民为教训对象,以期达到“垂范奕世”,统一思想之目

  • 读周易记

    六卷。清范泰衡撰。范泰衡字伯崇,四川隆昌人,曾官万县训导。此书以宋人易说为宗,尤其是程朱易说。同时又博采汉晋唐宋元明诸儒之论,对其错误之论加以辨正。书中于每卦之下不作章解句释,只说明大义。在明清两代尊

  • 正宏集

    一卷。清朝释本果(生卒年不详)撰。本果字旷圜,潮州(广东省)灵山寺僧人。《正宏集》主要内容是叙述唐僧大颠事迹。……诬韩愈归依佛法,以伸彼教。书中开列七目:一是寺图,二是元代了性和尚所作大颠和尚本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