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秋声谱

秋声谱

清严廷中(1795-1864)撰。严廷中,字秋槎,云南宜良人。清代戏曲作家。工于吟咏,兼善诗词。曾在山东省福山、文登、莱阳、诸城、蓬莱等县为官,有政声。与周乐清等友善。道光十九年(1839),归故乡云南今是园,作《秋声谱》,其中包括《判艳》、《谱秋》、《洛城殿》三剧。另有《铅山梦》、《河楼絮别》二剧(已佚)及《红蕉吟馆诗集》。《秋声谱》卷首载有其友周乐清所作序言,称“秋槎二兄,地毓昆明,家承屏翰”。剧本末有朱荫培所作跋语,则称“秋善才名驰海内,顾沦落天涯,吞花卧酒,消耗壮心,良足慨叹”等等。考其上元孙若霖《双红豆阁词》二《金缕曲》注及《杏花天影》注知其有政行迹。作者在自序云:“秋声从落叶中来,如怨竹哀丝,助人凄恻。秋以声为谱,吾且以秋为谱。”可见其格调之低沉。其中《判艳》一剧又曰《武则天风流案卷》,一章,写武则天死后为冥官,典女鬼,上官婉儿副之,所断为赵云娘等六案,皆怨女思妇事,挨个判断之。其文凭虚架设,无实事可指。《谱秋》一剧又曰《沈媚娘秋窗情话》,一章,写常州举子商金锡应试北上时值扬州妓女沈媚娘因兵乱躲避到山东茌平之地,二人相遇,交谈并订誓约。其情节简单。《洛城殿》又曰《洛城殿无双艳福》,共四出,写武则天临朝,开科考试,拟取名士五十人,才女五十人。按名次婚配,使才子佳人结为眷属。此科主考名叫阎朝隐,参加考试的有四个真正读书人:蒋文、沈章、韩礼和杨乐;还有五个才女:卢梅仙、韦兰心、斐菊友、李竹云和花冠芳。另外也有想依靠父亲权势去应试的:如职掌刑名的来俊臣之子布德等。开考之日,几个读书人对答如流,而纨绔子弟却牛头不对马嘴。女才子诗句清新流丽。来俊臣、傅游艺等将金银厚赠阎朝隐等考官,以子女的前程相托。后因大臣褚遂良奏:此次科举舞弊甚多,即著主试官将试卷送审。复审后,朝廷决定以太平公主和上官昭容为正副考试官,在洛城殿上进行复试。结果蒋文等四人钦授翰林,卢、韦、裴、李四才女钦授女学生,并按名次,匹配成婚。来布德等则交其父母,严加管教。最后赐花冠芳为女状元,选为豫王旦次妃,明春择吉日成礼,拜太平公主为义母。此剧为喜剧,情节属虚构,揭露了当时科场黑暗,表现作者反抗意识,有较强的戏剧性。非一般才子佳人戏。有咸丰二年(1852)周乐清刊刻本,《清人杂剧初集》据以影印。

猜你喜欢

  • 穀梁传补注

    一卷。清姚鼐(详见《左传补注》)撰。该书是作者所撰《三传补注》中的一种。作者治《春秋》贯通三传,不专守一家之说,往往引三传互相证明,择其义长者从之。该书引《左传》、《公羊传》之说以证《穀梁传》之义,对

  • 河间县志

    十二卷。清袁元修,杨九有纂。袁元,字北海,安徽天长人,顺治进士,曾任河间县知县。杨九有,字载庵,顺天武清(今属天津)人,康熙进士,历任永年县教谕、河间县儒学教谕。康熙十一年檄修通志,时袁元任河间知县,

  • 春秋左氏传章句

    一卷。汉刘歆(?一23)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刘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子,西汉著名学者。汉成帝河平中,与父向总校群书。刘向死,歆为中垒校尉,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编成《

  • 晓瀛遗稿

    二卷。清蒋继伯(生卒年不详)著。蒋继伯,号晓瀛,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约道光、咸丰间人,工诗文。死于太平军战争。是集为蒋继伯手定,凡二卷。蒋氏自幼好诗,然往往遗失。至咸丰四年(1854)始搜罗其稿辑成

  • 捣坚录

    二十四卷。明朱廷旦(生卒年不详)撰。朱廷旦,字尔兼,号旋庵子。嘉善(今浙江省嘉善县)人。明天启中贡生。此书二十四卷,分一百类,每类各有小序,以陈劝戒之意,并将其征引故实列在小序之后,其末又缀以评论。书

  • 九族考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精《公羊》学,成《经说》十六卷,先后主讲于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主杭州诂经

  • 枢垣题名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未写明编撰年月。但从内容来看,本书似撰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后。全书的断限是:自光绪二年至二十一年十月,备列了这一时期所有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的题名。卷首录有光绪十年三月礼

  • 别本韩文考异

    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宋王伯大编。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嘉定七年(1214)进士,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王伯大认为朱子的《韩文考异》于本集之

  • 同声续千字文

    六卷。清朱紫撰。朱紫生平见“同声千字文”。朱氏据明章黼《韵学集成》,采其字样,别撰《续千字文》,分天地鸟兽草木饮食衣服宫室人事各门,傍注小字简释字义。其次列同声之字,一如《同声千字文》之例,因其文,随

  • 枕流日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有引明薛瑄、蔡清、吴与弼事,由此断定此书作者为明中叶以后之人。书首有自题,称“偶有会心,即述诸楮,不伦不次,或佛或儒。”从此书所录各条来看,大致属格言一类。其中间或也有解析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