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秋声谱

秋声谱

清严廷中(1795-1864)撰。严廷中,字秋槎,云南宜良人。清代戏曲作家。工于吟咏,兼善诗词。曾在山东省福山、文登、莱阳、诸城、蓬莱等县为官,有政声。与周乐清等友善。道光十九年(1839),归故乡云南今是园,作《秋声谱》,其中包括《判艳》、《谱秋》、《洛城殿》三剧。另有《铅山梦》、《河楼絮别》二剧(已佚)及《红蕉吟馆诗集》。《秋声谱》卷首载有其友周乐清所作序言,称“秋槎二兄,地毓昆明,家承屏翰”。剧本末有朱荫培所作跋语,则称“秋善才名驰海内,顾沦落天涯,吞花卧酒,消耗壮心,良足慨叹”等等。考其上元孙若霖《双红豆阁词》二《金缕曲》注及《杏花天影》注知其有政行迹。作者在自序云:“秋声从落叶中来,如怨竹哀丝,助人凄恻。秋以声为谱,吾且以秋为谱。”可见其格调之低沉。其中《判艳》一剧又曰《武则天风流案卷》,一章,写武则天死后为冥官,典女鬼,上官婉儿副之,所断为赵云娘等六案,皆怨女思妇事,挨个判断之。其文凭虚架设,无实事可指。《谱秋》一剧又曰《沈媚娘秋窗情话》,一章,写常州举子商金锡应试北上时值扬州妓女沈媚娘因兵乱躲避到山东茌平之地,二人相遇,交谈并订誓约。其情节简单。《洛城殿》又曰《洛城殿无双艳福》,共四出,写武则天临朝,开科考试,拟取名士五十人,才女五十人。按名次婚配,使才子佳人结为眷属。此科主考名叫阎朝隐,参加考试的有四个真正读书人:蒋文、沈章、韩礼和杨乐;还有五个才女:卢梅仙、韦兰心、斐菊友、李竹云和花冠芳。另外也有想依靠父亲权势去应试的:如职掌刑名的来俊臣之子布德等。开考之日,几个读书人对答如流,而纨绔子弟却牛头不对马嘴。女才子诗句清新流丽。来俊臣、傅游艺等将金银厚赠阎朝隐等考官,以子女的前程相托。后因大臣褚遂良奏:此次科举舞弊甚多,即著主试官将试卷送审。复审后,朝廷决定以太平公主和上官昭容为正副考试官,在洛城殿上进行复试。结果蒋文等四人钦授翰林,卢、韦、裴、李四才女钦授女学生,并按名次,匹配成婚。来布德等则交其父母,严加管教。最后赐花冠芳为女状元,选为豫王旦次妃,明春择吉日成礼,拜太平公主为义母。此剧为喜剧,情节属虚构,揭露了当时科场黑暗,表现作者反抗意识,有较强的戏剧性。非一般才子佳人戏。有咸丰二年(1852)周乐清刊刻本,《清人杂剧初集》据以影印。

猜你喜欢

  • 尚书小札

    二卷。清郭梦星撰。郭梦星字西恒,山东潍县人,晚清学者,以举人养亲不仕。郭梦星好读书,且随时做札记。本书对于《尚书》之今、古文不甚分别,但对于晚出的《古文尚书》也颇怀疑其伪。如郭梦星认为,《大禹谟》则是

  • 皕宋楼藏书志

    一百二十卷,续志四卷。清陆心源撰。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又字刚甫,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其家道殷富,本人亦博学多识,平生广搜珍藉异本,藏书总数

  • 两河经略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

  • 四六膏馥

    七卷。旧本题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宝谟阁学士。著有《诚斋集》。此书杂采集各家四六字句,分类编次,供学习

  • 归安姚布政传略

    一卷。清姚文田(1758-1827)辑。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嘉庆初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邃雅文集》等。此书为清姚延著传记资料汇编。延著字象宪,归安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官至

  • 周易补注

    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德沛著。德沛字济亭,官至吏部尚书,后袭封简亲王,卒谥曰仪。德沛讲求义理之学,非空谈性命,其书发挥经义简洁切实。虽曰辑古人以补古人,实为自抒心得。今存自刻本。

  • 絮苦斋杂考

    一卷。清戴熙撰。熙字鹿床,号醇士,浙江钱塘人,道光十二年二甲进士。咸丰十年,太平军陷杭州,投池死。此书所考,大抵经义字学,间及金石文。说《诗·大东》,依《诗序》意,为谭大夫供亿周人过境之词。只是旧注於

  • 蒿庵闲话

    二卷。清张尔岐(详见《周易说略》)撰。是书乃尔岐二十余年札记之文,共二卷二百九十六条。尔歧自序称“予既废举子业,犹时循览经传,每于义理节目外为说家所略者,偶有弋获”,“至听人谭所闻见,亦时有切予怀者,

  • 初寮词

    一卷。宋王安中(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今属山西)人。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对王安中之为人,历史上多有微词者,然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宋人

  • 古文尚书音

    一卷。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有《古文尚书音》一卷,徐邈撰。《隋志》又云,梁时有《尚书音》五卷,题孔安国、郑玄、李轨、徐邈撰。此五卷本《尚书音》当为后人集四家音而成,到梁代时还存于世,至隋代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