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

六卷。晋郭璞注。又名《周王游行记》,作者不详。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墓,得竹简小篆古书(《汲冢书》)十余万言,本书是其中之一,六卷,八千五百一十四字,诏令荀勖、和峤等以隶书写定,称为古本。此书前五卷以编年记月体例详细地记述了周穆王旅游的路线及各地所见、所遇、所得。因此,自《隋书·经籍志》始,将它归入“起居注类”。后一卷记载美人盛姬病死和周穆王为之哀悼、祭祀、营葬事,别名《盛姬录》。此故事取材于历史和神话传说,所记之事多夸言寡实”(《四库全书总目》),但能以人物为中心,有行为、有对话等,《四库全书总目》又将它列入小说家类,故明人胡应麟把它看成是古小说的滥觞。原书已残缺不全,今本仅六千六百二十二字。世传版本较多,主要有明天一阁本、《道藏》本、《汉魏丛书》本、《四部备要》本、《四库全书》本、《碧琳琅馆丛书》本。其中清人洪颐煊校本,取今《汉魏丛书》本与明程荣本、吴琯本、汪明际本、钱塘赵君坦所校吴山《道藏》本,及《史记》、《汉书》、诸子、唐宋类书所引,互相参校,表其异同,正其舛谬,补正文及注若干字,删若干字,改若干字,是目前最完备的“郭注”校正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在郭注本基础上出版了排印本,与《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合刊。

猜你喜欢

  • 孔惟叙集

    六卷。清孔毓功(约1675前后在世)撰。毓功字惟叙。新城(江西省南城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受学于魏禧,其他事迹不详。著有《孔惟叙集》。此集共六卷。所作皆为杂文。以年为次,不分体类。据集前《自记》称,“

  • 张氏易学十一种

    西十四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儿童时代便能读《易》,年14作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精散文,工诗词,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又与恽敬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一卷。清徐大椿(1693-1771)撰。徐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回溪圣人。吴江(今属江苏)人。祖父徐釠曾做过翰林检讨。据说大椿自幼在祖父教导下,精读诗书,考中秀才,但其深恶科举制度的腐败,讨厌利欲

  • 四书典制类联音注

    三十五卷。清阎其渊撰。阎其渊字静波,安徽六安(今安徽六安)人。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是书分辑四书文中诸典制及经籍所载典实足以触类旁通者,撰为联属之文,而附注出处于下。体例近乎类书。全书凡分天

  • 印典

    八卷。清朱象贤撰。朱象贤号清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它不详。此书采录印玺故实及诸家论说。分十二类,为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实、综纪、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后有康熙六十一年(172

  • 教家类纂

    八卷。明薛梦李(生卒年不详)编。薛梦李,字近泉,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摭取前人家训及劝善诸书荟萃成此编,并附以议论。共八卷,分四门,首为图说,次为

  • 春秋论

    二卷。清严珏撰。珏字佩之,号生轩,江苏无锡人。家贫好学,潜心于《易》、《春秋》,学宗乡先贤高攀龙,曾讲学东林书院,以布衣终老。著述除《春秋论》外,还有《生轩易说》、《春秋集说》、《尚书讲义》等。《春秋

  • 倪城风雅

    二卷。清劳(约1692年前后在世)编。劳字贞著,阳信(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年五十四才学诗。著有《半庵诗稿》、《倪城风雅》。此集共二卷,所录均为阳信一县之诗。上卷自明代嘉靖以后,所录刘世伟等十人;

  • 静惕堂诗集

    四十四卷。清曹溶撰。曹溶为清代文学家。生平详见(《粤游草》辞目)。曹溶学识渊博,诗文丰富。但诗文集起初并无定本,篇章多寡不一。有作三十卷,亦有作正集八卷、续集三卷,均不知何人所编。《静惕堂诗集》四十四

  • 于山奏牍

    七卷;附诗词一卷。清于成龙撰。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桢副榜贡生,入清后于顺治十八年(1661)授广西罗城县知县。累官知府、直隶巡抚、两江总督。《于山奏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