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箧中词

箧中词

六卷。续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事迹见《复堂词话》辞目。本书选词,始自清初,迄于当代。其题词名者,从别集;仅题人名者,从诸家选本。但就箧中所存,甄采百一。其续有所得,时亦补录。又仿阳春白雪绝好辞之例,附以己作。故第六卷皆《复堂词》。第一卷吴伟业至柯煜共四十二家。第二卷朱彝尊至李方湛,共四十二家。第三卷吴翌凤至朱紫贵,共四十七家。第四卷项鸿祚《忆云词》、曾惠《二泉梦轩词》,共四十三家。第五卷蒋春霖至郑芥仙,共三十七家。第六卷为献撰《复堂词》。续集边浴礼至于芝仙,共三十九家。其中杨传第、陈元鼎、黄长森三人,皆已见前,而补录其词,实仅三十六家。献词学精深,识见超卓,以己意选词,大体纯粹而当人心。箧中所及,自难核备。但清代名家,可谓包括无遗。尤可言者,其选词不尽依时代次序,而重在派别,词下评语,颇为中肯。其第一卷中,或袭明季之风,或自有所尚,而力不足以改变风气。其间以纳兰性德为最高。故其词末引周稚圭语,谓为叔原方回之亚。第二卷朱彝尊、陈其年自成派别,风气一变,故于其年词末注云:“锡鬯其年出,而本朝词派始成,顾、朱伤于碎,陈厌其率,流弊亦百年而渐变。锡鬯情深,其年笔重,固后人所难到。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八。”又于沈岸登《珍珠帘词》注云:“渐开常州一派。”论厉鹗词云:“填词至太鸿,真可分中仙梦窗之席,世人争赏其饾饤穷弱之作。”第三卷评吴翌凤、郭麐词云:“南宋词敝,琐屑饾饤,朱厉二家,学之者流为寒乞。枚庵高朗,颇加清疏,浙派为之一变。而郭词疏俊,少年尤喜之。”此卷又重在常州派。评曰:“茗柯词采录十阕,菁华略备。《宛邻词选》附录诸家,删取附茗柯后,以志派别。”又曰:“常州派词,不善学之,入于平钝廓落,当求其用意深隽处。”第四卷承袭者多。第五卷殿以蒋春霖、庄棫二家,其词博大精深,自有千古。论蒋词云:“文字无大小,必有正变,必有家数。”又曰:“阮亭保一流,为才人之词。宛邻止庵一派,为学人之词,惟成、项、蒋三家,是词人之词。与朱厉同工异曲。其他则旁流羽翼而已。”即其选评,可知清词之源流巨变,不综合观之,则不足以知其精神之所在。惟其所著词人,当有小传。今观本稿,其间生僻之人,平生之踪迹,词学之渊源,皆不清晰,使读之者难于考索,实为美中之不足。有光绪八年(1882)刊本。

猜你喜欢

  • 说桥词

    一卷。清王鸣盛(1722-1797)撰。王鸣盛字凤喈,号礼堂、西庄,上海嘉定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因滥用驿马降为光禄寺卿。二十八年(1763)

  • 尚书小疏

    一卷。清沈彤(1688-1752)撰。彤字冠云,又作贯云,号果堂,门人私谥文孝先生。吴江(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彤少时家贫,以穷经为事。从何焯游,登张伯行、杨名时门,讲学不缀。其经学根底宏深

  • 阴符经讲义

    四卷。南宋夏元鼎(生卒年不详)撰。夏元鼎,字宗禹,号云峰散人,南宋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撰有《悟真篇讲义》、《阴符经讲义》、《崔公入药镜笺》等。《阴符经讲义》,全称《黄帝阴符经讲义》。此书以夏元鼎

  • 桔浦记传奇

    二卷。明许自昌(见《水浒记传奇》)撰。此剧未见各家著录,日本新见雅宴御文库及松泽老泉汇刻本书目著录此剧。此万历本,未署撰写人姓名,卷首题为吴县梅花墅编,按梅花墅即自昌别号。此剧二卷,三十二出。演柳毅传

  • 叶忠节遗稿

    十三卷。清叶映榴(1638-1688)撰。叶映榴,字炳霞,号苍严,上海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康熙二十七年(1688)死于以夏逢龙为首的兵变之中。特赠工部右侍郎。赐谥号“忠

  • 洗蕉吟馆诗词钞

    二卷。清戴青撰。戴青,生卒年不详,字书卿,浙江乌程(湖州)人,江苏阳湖中丞恽次山之妻。清代词人。善诗。此书有宣统二年(1910)恽炳孙手写影印本,字仿褚体。书前有作者自序,书后有恽炳孙所作跋语。此书收

  • 文典类涵

    见《五经类编》。

  •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一卷。清人撰,作者不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据福建反,康熙帝任命惠献贝子富喇塔为宁海将军,同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兵讨之。次年八月,官军破耿军于台州(今属浙江),耿军遁还温州(今属浙江)。本

  • 周易汇统

    四卷。清佟国维撰。佟氏乃满洲镶黄旗人,官位由一等侍卫至大臣、领侍卫大臣、寻列议政大臣。康熙二十八年(1689)被封为一等公,雍正元年(1723)赠太傅,谥端纯。此书由作者自序,系将伊川先生及宋诸儒说中

  • 六一诗话

    一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作者生平见《毛诗本义》条。本书另有《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等别称。是作者退居汝阴时,熙宁四年(1071)致仕以后所作,可为晚年最后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