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各九卷。清张志聪(1610-1684)撰。《素问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师从张子卿学医,继集同学高士宗,讲学于“侣仙堂”,从事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从顺治中期至康熙初期,四十年间“谈轩岐之学者咸归之”,攻研古典医籍,辨其是非,从学者甚多。培养大批医生,名盛一时。著有《伤寒论集注》、《本草崇原》、《伤寒论纲目》、《伤寒论宗印》、《侣山堂类辨》等书。张氏医理宗《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主张“先难其所难,而后易其所易”。认为著书必守经法,有尊经思想。注释《内经》“惟求经义通明,不尚训诂详切”。张氏对《本草》、《伤寒论》、《内经》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对药物研究亦有建树,能自成一家之言。认为药物是天生万物之一,准此五行五色,五气五味之理,进行研究,便可执简驭繁,举一反三地理解其性能与功用。此书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是《内经》全注本之一,由张氏集同学十九人、门人十二人以及儿子张兆璜等集体注释,历经五年时间编撰而成,首开集体创作的先河。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即《素问集注》九卷,《灵枢集注》九卷。此书按篇次分句、节,于原文下作注,对篇名也作了解释。其特点有三:一是《内经》按篇次注释的全注本;二是注释水平较高;三是对于前贤注释较好的内容亦多纳入。《素问集注》共八十一篇,约四十万字,凡《素问》中章节字句,均释得融洽分明。张氏于自序中说:“以昼夜之悟思,印岐黄之精义,为人咳唾,概所勿袭;古论糟粕,悉所勿存。惟与同学高良,共深参究之秘;及门诸弟,时任较正之严。”《灵枢集注》与《素问集注》相仿,多采用《内经》理论解释经文,但与之又有所不同,在于详阐经络针灸之理,与《灵枢》主要内容有关。此书对学习《内经》,研究《内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代名医家曹炳章对本书给予评价说:“俾后人读《素问》而知病之所由起,读《灵枢》而识病之为何瘳。此即隐庵先生诠经之微旨也。”有康熙十一年(1672)刊本,光绪十六年(1890)浙江书局刻本。《素问集注》有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灵枢集注》有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象形文释

    四卷。清徐灏撰。徐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注笺》。是书特为疏证许书所载象形字而作。卷首自序云:“皇古未有文字,先有物象,即有音声,声形谊三者交相为用,而不可须臾离也。夫确无可象而形有所拟,是故书契之作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

    ① 五卷。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具体成书过程,是由智奉陈后主陈叔宝至德元年(583)诏令,于太极殿“开仁王般若经题”,讲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至

  • 少微通鉴节要

    五十卷。宋江贽撰。贽字叔直,崇安(今属福建)人。政和中,少微星现,朝命举遗逸之士。有司以贽应诏,贽辞不赴,赐号少微先生。是书取司马光《资治通鉴》删存大要。然首尾赅贯,究不及原书,该书又名《通鉴纂要》,

  • 周礼撮要

    一卷。清潘相(1713-1790)撰。潘相字润章,湖南安乡县(今属湖南)人,乾隆癸未(1763)进士,官至昆阳知州。书首有黄宜中乾隆十八年(1753)序,书凡六篇,天、地、春、夏、秋五官各为一篇,以《

  • 诗序辨说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关于《毛诗序》的研究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着它而进行的激烈论争贯穿于全部《诗经》研究史。朱熹是南宋时代疑序派的主要代表,他鉴于时人对《小序》的盲目信从,

  • 寻乐文集

    二十卷。明习经(1388-1453)撰。习经,字嘉言,号寅清居士,晚年又号寻乐翁,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明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参与修纂明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实录,官至詹事府詹事

  • 博罗县志

    十四卷。清陈裔虞纂修。陈裔虞,陕西蒲城人,乾隆二十七年八月任县令。明宣德间韩晞纂县志,久已不传。崇祯三年(1630)韩日缵手辑成书,县始有志。康熙间县令陶敬续修。陈裔虞任博罗知县,适逢修郡志,令所属预

  • 张氏藏书

    四卷。明张应文(生卒年不详)撰。张应文字茂实,号彝甫,又号被锡先生,昆山(今属江苏省)人。应文博综古今,与王世贞相善。万历监生,失意于科场,从此徒居长洲,转志于书画、菊兰,搜讨古今法书名画,著有《罗篱

  • 重修昭化县志

    四十八卷,清张昭龄纂修。张昭龄,津门人,举人,曾任昭化县知县。昭化旧无志,康熙年间邑贡生吴包符创始纂辑。乾隆五十年(1785)邑令湖北李元谓包符不文,工于附会,更为考核,援陆稼书及康对山、范石湖、杨升

  • 呆斋集

    四十五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今属江西)人。正统元年(1436)进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多所建白,卒谥文安。著有《宋论》、《呆斋集》、《易经图释》等。是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