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史答问

经史答问

四卷。清朱骏声撰。首有其子孔彰序,称骏声少从钱竹汀游,故往往述其语。又与朱右曾友善,右曾著《逸周书集训》,尝与商订。后与汪文台、俞正燮、程鸿诏及弟子程朝钰等质疑问难,有《经史答问》一编,乱后颇有散失,今存四卷等等。按,其书经史杂厕,没有次序。大约解释经义的占十之七八,而《诗》较多,《礼》次之,《易》又次之,其他经书偶尔涉及而已。用问答的形式阐发疑义,有时引用他人成说,而不言所出。有的解说很恰当,有的则沿误而不知。例如,“小人反中庸”,谓“反”当训“复”,读如反古之道、反身不诚之“反”。盖君子是生知一等,小人是困知一等,举两端以包中人,即性近之谓。“子路终身诵之”,谓“终身”上当脱一“请”字,不然,一时之语何由知其终身?“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谓“养”字作“”,主服勤之义。“王者之迹熄”,谓“迹”乃“”字,“”即所谓“遒人”“逌人”“行人”,即采诗的人。对于“《诗·邶风·燕燕》”,则认为庄姜所作近似。是年三月十七日,州吁弑完,则戴妫之归必在春夏之交。“不属于毛”,则谓“毛”为“表”之误字。“浅则揭”,则谓“揭”读为“竭”。竭,负举也。褰其裳,耸其肩,高其足趾,趋而涉之,如负举物然。“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谓“与”当读与“欤”,绝句。这些条,引义都较确。“实始翦商”,谓“翦”为“前”之借字。前,先也,犹曰德胜于商。这亦可备一说。其他如‘子思之哭嫂也为位’,谓子思岂有兄,疑是原宪。亦可备考。又如引《管子·中匡篇》“施伯谓曾侯曰:‘管仲,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以证孔子管仲器小之叹。引《逸周书·寤儆篇》“周公不骄不吝,乃无敌”,以证孔子“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之叹,以见孔子有为而发。这些也都可取。但认为“索隐行怪”是“索,空也,所谓纯盗虚声音”的意思,话虽可通,但春秋时尚无此类之人。又斥郑笺关于“亦既觏止”为媾精,“言从之迈”为自杀,“永矢弗谖”为不忘君之恶等观点为有害于义,这也未免迂固,先儒已多辨之。至于所举古文尚书十二伪证,则完全沿袭了阎惠的观点,尤不足论。卷四有校释《图书集训》诸条,序已提到。有光绪二十年刊本。

猜你喜欢

  • 三阶佛法

    四卷。隋代释信行(540-594)撰。信行,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三阶教的创立者。自小出家为僧,他执意刻求佛法,博涉经论,学而不厌。参佛尽礼尤为僧俗称道,每逢塔像必周行礼拜。后于相州法

  • 观象占玩

    五十卷。旧本题李淳风撰。李淳风为唐代人,精天文历算,其生平详见《周髀算经》。《四库全书总目》援引新旧《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读书敏求记》所载李氏著作后云:“夫古书日亡而日少

  • 蚕尾集

    十卷。《续集》二卷。《后集》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士祯堪称清“一代正宗”,与朱彝

  • 北江诗话

    四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贵州学政。洪亮吉幼年刻苦读书,精通音韵、训诂和史地之

  • 讷盦类稿

    四卷。清李恩绶(?-1911)撰。恩授,字丹叔,晚自号讷庵,世称亚白先生。江苏丹徒人。濡染家学,从小淡薄举子业。然与冷士嵋等,以儒素擅诗名当世。旅食江淮间时,时为五七言诗针砭时事,旋以词赋受知和州。是

  • 方斋补庄

    清方正瑗(生卒年不详)撰。正瑗字引除,号方斋,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至陕西潼商道。著有《方斋小言》、《关西讲堂客问》。“补庄”即为补正《庄子》之意。正瑗认为《庄子》一书

  • 榕村字画辨讹

    一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参见《音韵阐微》。是书专辨俗书之讹,以正字为目的。举凡笔画近似容易混淆的正俗之字,一一列出并标以正俗,如“蚤正蚤俗”、“漆正俗”“赖正頼俗”等等,故名曰《字画辨讹

  • 澹然集

    五卷。明陈敬宗(1377-1459)撰。敬宗,字光世,号澹然居士、休乐老人,浙江慈溪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入史馆,改翰林侍读,参与修《永乐大典》。宣德中,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

  • 音律节略考

    一卷。清潘继善(生卒年不详)撰。潘继善号本庵,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首先列举律吕损益上下相通之法,其次列正半变半诸律长短之法,再次列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最后列黄宫七管至应宫七管十二图,即《律吕新书

  • 安骥集

    三卷。不著撰人。《宋史·艺文志》著录为李石撰。《陕西经籍志》认为李石为唐代人,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亦认为李石为唐代人。书前有伪齐刘豫时刊书序,由序中可知,旧有此书,伪齐刊刻。卷数不等,传世有五卷、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