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训堂法帖
十二卷。清毕沅(1730-1799)辑。毕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毕沅博采金石,富藏书画。除此法帖外,还著有《河间书画录》、《两浙金石志》、《灵岩山人集》等。该法帖收录自晋迄明之法书墨迹,共汇为十二卷,且经大书家王文治鉴定,编撰严谨。此帖与同时代其他刻帖相较,伪迹较少,且摹勒甚善,可视为近代汇帖之佼佼者。有清镇洋毕氏本。
十二卷。清毕沅(1730-1799)辑。毕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毕沅博采金石,富藏书画。除此法帖外,还著有《河间书画录》、《两浙金石志》、《灵岩山人集》等。该法帖收录自晋迄明之法书墨迹,共汇为十二卷,且经大书家王文治鉴定,编撰严谨。此帖与同时代其他刻帖相较,伪迹较少,且摹勒甚善,可视为近代汇帖之佼佼者。有清镇洋毕氏本。
四十卷,首一卷,清方传质修,龚琴纂。方传质,字子彬,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任绥宁县知县。龚琴字书舫,邑人,博学能文之士。按绥宁县志,创修于明嘉靖邑令高应冕,续修于万历邑令秦任文。清康熙、乾隆
不发卷。清蒋湖南(详见《卦气表》)撰。该书以《左传》纪事为依据,论《春秋》的书法,随览随记而成。书中标题,有摘录《春秋》之文的,也有作者自拟的;题目有前后重复的,题目之下又有附以他种题目的,题目之中又
三千一百十一种。商务印书馆辑。丛书是汇辑各种单行本著作成一编并冠以总名的一类书。传统的提法认为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为最早的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四十一卷。而稍后的左圭《百川学海》
二十一卷。清孙鼎臣(1819-1859)撰。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善化(今湖南长沙)人。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为书论,其言明达适治体。以论事切深。时不能重用,告假归。孙鼎臣工诗与古文,有《畚唐
五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每页右侧,印有“钦赐商河王勉学书楼之记”十一个篆字,上下与朱丝阑齐。《四库提要》云:“考《明史》诸王表,衡王祐楎之孙载塨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袭封商河王。万历二十五年(1
一卷。宋王应麟(1223-1296)撰,清卢文弨(1717-1796)增校。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宁波)人,淳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精于经史、地理,善长考证,著作极多,有《深宁集
八卷。明黄文炤(生卒年不详)撰。黄文炤,字季弢,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万历中诸生。此书采辑周秦以来至明代忠厚长者之事,汇成一帙,共八卷。于每人之事大至只取其中一节,所以关于其人品则不甚别择。书末附
一卷。明王稚登(1535-1612)撰。王稚登,字伯谷,一作百谷。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幼年即有文名,善诗文词曲,工书法,嘉靖末年入太学,后召修国史,未行而卒。著有《吴郡丹青志》,《奕史》等。《吴社编
见《尚书辑录纂注》。
三卷。清李彪撰。李彪字星海,云南弥渡人。作者先著谈易八卷。后又取全书逐节逐卦略标其义,以便稽考,撰成此书。书中注释十分简略,大抵以易理为宗,不言象数。每卦之下先按邵子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