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后汉书
①四十七卷。宋萧常撰。萧常,庐陵人,乡贡进士。宋初萧常的父亲萧寿明认为陈寿《三国志》有帝魏黜蜀之意,欲为更定,著述未成而卒,萧常秉承父志作《续后汉书》。该书尊蜀汉昭烈帝为正统,作帝纪二卷,年表二卷,列传十八卷,而吴、魏之事编入载记共二十卷,此外又有音义四卷,义例一卷,于蜀志增传三十二,废传四;移魏志传入汉十;吴志废传二十;魏志废传八十九。书中多援裴松之之注,建安以前之事多依据范晔《后汉书》,建安之后事又不能有所增益,大概此书重在编写的方法,并不在于史事。此书义例精审,颇得史法;萧常所长不在考据,难免有笔误之处。② 九十卷。元郝经撰。郝经字伯常,陵川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赠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死后追封冀国公,谥文忠。生平事迹载《元史》本传。郝经曾于中统元年(1260年)使宋,为贾似道拘留使馆十六年,著书七种,《续后汉书》即其中之一。当时萧常的《续后汉书》尚未在北方刊行,故郝经未见,特著此书以更正陈寿以魏为帝系的谬误,实为将《三国志》旧文重新编次。此书以裴注之异同,《通鉴》之去取参校刊定,因中间各分子卷,实际卷数为一百三十卷。以昭烈帝为本纪,吴、魏为列传,诸臣则按汉魏吴的顺序排列。另有儒学、文艺、行人、义士等诸传,志八,以补《三国志》所缺。各卷前有序文,终有议赞,专作义例以申明编撰大旨。该书持论颇为不苟,但亦有与史实相出入之处,郝经敦尚气节、学有本原,故所论多有裨于世教。《续后汉书》与作者所撰《陵川集》皆于延绣年间由官方刊行,但明代以来传本就已稀少,今存全篇完好者十之六七,序文议赞存者亦十之八九。《四库全书》各据原目编辑校正,所分子卷悉仍其旧。残缺之处不复采补;而书中有与今传《三国志》相异之处则加案语注明,以资考证。原书中的附注为书状官河阳苟宗道所作。苟宗道,字正甫,后官至国子祭酒,注文于该书的去取义例,颇有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