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方言

续方言

① 二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1696-1773)字大宗,别字堇甫,浙江仁和(今浙江余杭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后罢归,杜门著书。自号秦亭老民。晚年主讲粤秀、安定等书院。学识淹博,于小学、史学成就尤著。所著尚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补》等多种。《续方言》搜辑《十三经注疏》及《说文》、《释名》诸书中方言语词,以补《方言》之遗,计五百二十二条。其类次一依《尔雅》,唯不明标名目耳。搜罗古义,颇有裨于训诂也。“惟是所引之书,往往耳目之前显然遗漏,如《玉篇》引《仓颉篇》云:‘楚人呼灶曰寤。’……凡此诸条皆六朝以前方言,正可以续扬雄之著,而俱佚之,岂举远者反略近欤?又书中引《说文》:‘秦晋听而不闻,闻而不达谓之’、引《史记集解》:‘齐人谓之颡,汝南淮泗之间曰颜’诸条,本为扬雄《方言》所有,而复载之,亦为失检。然大致引据典核,在近时小学家犹最有根柢者也”(《四库提要》)。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卷七谓此书暗依《尔雅》之文为次,惟末十一条无次序,当是后所附入者也。“卷首有齐息园(召南)、胡稚威(天游)二序,《艺海珠尘》所收者,失载此二序。”按二序皆未载成书年月,胡朴安谓书当成于乾隆八年(1743年)以前。《续方言》有《杭氏七种》本、《艺海珠尘》本、《昭代丛书》本、成都存古书局本,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钱塘汪大钧所刊《道古堂外集》本善,书后附载章炳麟识语。② 二卷,清戴震撰。是书为刘复于北京书肆中购得戴氏手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者。罗常培考为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三十八年(1773年)前戴氏所作。罗氏序云:“然其经始虽后于大宗,而实闭户暗合,未尝相袭。盖大宗汇辑群书,依《尔雅》类次,但不明标其目。而东原所辑,俱以原书为序,未经排比。又大宗所引用之书,于《十三经注疏》、《逸周书》、《战国策》、《说文》、《释名》、《经典释文》、《玉篇》、《集韵》而外,尚有《博物志》、《水经注》、王逸《楚辞》注、高诱《淮南子》注、韦昭《国语》注、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郭象《庄子注》、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李善《文选注》、颜师古《急就章注》、王应麟《急就章补注》等十余种。较东原所引,惟缺《荀子》杨倞注一种,余则博赡过之。”又云:“且即两家同引《公羊传注》、《说文》、《释名》三书互校之,则杭有戴无者凡十三条,戴有杭无者凡二十二条,互有详略,不相雷同。至大宗于《说文》泛称‘俗语’‘或曰’及方域不明者,皆削而不书;东原于《释名》舌腹、舌头、横口、口之喻,亦不入录,斯盖义例之殊,非关各人之疏密矣。窃谓东原于致力《方言》之余,初亦有意补苴扬书,惟涉笔摭录,未遑理董,及见大宗所续,引据类次,均出己右,遂止于二卷。不再裒集,而以其关扬雄本书者,采入《方言疏证》。……自《方言疏证》成,此稿遂废。”是书有1932年前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1936年收入《安徽丛书》第六期《戴东原先生全集》。

猜你喜欢

  • 太岳杂著

    一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张居正少年时即颖敏绝伦,二十二岁成进士。隆庆六年(1572)出任内阁首辅,执政十年,以劳瘁卒。张居正是我国封建社

  • 易堂问目

    四卷。清吴鼎(生卒年不详)撰。吴鼎字尊彝,号易堂,江苏无锡(今无锡市)人,吴鼐之弟。乾隆九年(1744)进士,以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擢翰林院侍讲及侍读学士。吴鼎平生深研《易》学,除本书外,还著有《

  • 蚕桑实济

    六卷。清刘辅庭(生卒年不详)撰。刘辅庭曾多年从事养蚕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广仁堂根据刘辅庭的经验编成《蚕桑实济》一书。《蚕桑实济》共六卷,卷一为树桑捷验,卷二为育蚕预备,卷三为育蚕切忌,卷四为育蚕

  • 行在阳秋

    二卷。清戴笠(1614-1682)撰。笠字耘野,初名鼎,字则之,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明亡后入秀峰山为僧,后还俗,以教授自资,勤于著述。著有《流寇长编》、《永陵传信录》、《甲申剩事》、《鲁春秋

  • 庸行篇

    八卷。清牟允中(生卒年不详)撰。牟允中字叔庸,天津卫(今天津市)人。《庸行篇》是牟允中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根据《扬州史典》内容而参考补辑,都是采辑先正格言,分门编辑,从达观到警醒,共三十三类,每类十

  • 性理纂要

    八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冉觐祖见《易经详说》。全书分“附训”、“附评”两部分,前四卷为“附训”,内容是摘录周敦颐《太极图》、《通书》,张载《西铭》、《东铭》,程子《定性书》五部之中有

  • 荣昌县志

    ①四卷首一卷,清许元基纂修。许元基,武进人,曾任荣昌县知县。荣昌县志,创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县令史彰。史氏任县令时,荣昌县十分贫困。县城内,大都是颓房陋屋,县衙也是上漏下淤。史氏奉旨修志,召士民

  • 邹县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吴若灏纂修。吴若灏号之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七年(1891)任邹县知县。邹县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知县娄一均重修后,又已一百七十余年未增修补续。吴若灏奉檄至邹县,适山东

  • 汪文摘谬

    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生平事迹见《已畦诗集》条。清朝文学,以汪琬、魏禧和侯方域为三大家。但魏禧才学纵横,而未归纯粹。方域则磊落英多,颇嫌蹉。惟汪琬湛深经术,盘纡清缜,但其病在浅泛矜

  • 通制条格

    为元朝法令文书汇编《大元通制》的条格部分。《大元通制》颁行于英宗至治三年(1323),分四个部分:一、诏制,九十四条;二、条格,一千一百五十一条;三、断例,七百一十七条;四、别类,五百七十七条。全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