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声切韵

考声切韵

一卷。唐张戬撰,清顾震福辑。王国维《天宝韵英陈庭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分部考》(《观堂集林》卷八)云:“撰《考声切韵》之张戬,其人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官至泗州刺史,其弟锡相武后温王,则戬亦伪周时人。然则据今音为韵书实自戬始,故以‘考声’名其书。”另据《旧唐书》卷八五《张文瓘传》知张戬乃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人,尚著《丧礼纂要》、《古今正字》、《集训》、《文字典说》、《文字释要》等书。《考声切韵》新旧《唐志》不录,似当时流传即不甚广,今日所见者,则仅《慧琳音义》所引数十则而已。王国维氏认为唐人韵书皆祖陆法言,虽部目有增损,次序有移易,要皆以法言为本。然法言之书,用六朝正音,至唐时已稍变易,于是有根据唐时言语以作韵书者,其分部乃不得不与法言大异。其书盖有数种:天宝《韵英》、陈廷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等是也。唐景审序《慧琳音义》云:古来音反多以旁纽而为双声,始自服虔,元无定旨,吴音与秦音莫辨,清韵与浊韵难明。至如“”与“”为双声,“企”以“智”为叠韵,若斯之类,盖所不取。近有元廷坚《韵英》及张戬《考声切韵》,今之所音,取则于此。是《慧琳音义》全用廷坚及张戬二书,故其反切与六朝以来诸家字书及韵书颇殊。其开卷音《大唐三藏圣教序》“覆载”二字云:上敷务反,见《韵英》,秦音也;诸字书皆敷救反,吴楚之音也。据此则《韵英》《考声切韵》等书反切以当时秦音为据,与陆韵之据南北朝旧音者不同。陆韵所据旧音多存于江左,故唐人谓之吴音,而以当时关中之音为秦音。其后陆韵行而《韵英》一派微,则由音韵之书用于属辞者多,而用以辨声者少也。欲考唐时关中之音,《韵英》、《考声切韵》及《慧琳音义》反切可为主要根据。以是言之,顾氏辑本所存虽少,然此乃唐代北音韵书之仅存者,故断楮残篇亦殊珍贵也。是编刊入《小学钩沈续编》,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阳顾氏刊本。

猜你喜欢

  • 海国四说

    四种,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

  • 绎史

    一百六十卷。清马骕撰。马骕(1621-1673),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人。他于顺治年间中进士,官至安徽灵璧知县。马骕一生博学好古,少习六艺之文,长诵百家之说,尤通《左传》。顺治年间,他搜罗了除列

  • 仪礼析疑

    十七卷。清方苞撰。方苞生平详见《周官集注》。方苞《三礼》之学,《周礼》较深,晚年自称“治《仪礼》十一次,用力良勤。《仪礼析疑》旨在举出《仪礼》可疑者录出经文而详辨之,对无疑者则不录经文。发明处不少,如

  • 忠义录

    ①十四卷。明王蓂(生卒不详)撰。王蓂,字时祯,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忠义录》从历代史传搜罗有关忠义事迹,分类编排而成,以伯夷以下597人为上,张良以下

  • 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

    四百八十六卷。清张玉书(1642-1711)等奉诏编纂。张玉书字素存,号京红。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人,工古文辞,以深奥典雅著称。顺治进士。历任刑、礼、户诸部尚书,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为“平定朔漠方略”总

  • 陕州直隶州续志

    十卷,首一卷。黄璟修,庆增、李本和纂。黄璟,广东南海县,籍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监生,光绪十八年(1892)以祥符县知事来署州事。庆增字余青,汉军镶黄旗人,国子监典簿。李本和,顺天通州(今北京

  • 读阿弥陀偈一卷

    元魏释昙鸾撰。昙鸾生平事迹详见《往日生论注》辞条。《读阿弥陀偈》一书,释十二光佛名部分共有十四偈,颂极乐庄严部分有八十三偈半,分为三十六段,每段颂偈多少不等,特别不适合礼赞之用。此书依无量寿佛经而作。

  • 夏小正异义

    二卷。清黄模(详见《夏小正分笺》)撰。是书前后无序跋,《斋丛书》未刻。大致上《分笺》为正义,此为别义;《分笺》诠释全文,此则载有异义者,两者绝不相涉。如《分笺》斗柄悬在下,此则以前传盖记时也云之;《分

  • 音谱

    一卷。刘宋李概撰,清任大椿等辑。李概字季节,生平不详,著《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音谱》四卷,俱见《隋书经籍志》。陆法言《切韵序》所称李季节《音谱》,即此书。其书久佚,任大椿辑其见于《广韵》者凡十四条

  • 尚书蔡传考误

    见《尚书砭蔡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