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尺牍
三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范仲淹生平详见《政府奏议》。此编皆范仲淹平生手简。共三卷。其中家书三十六篇,交游八十一篇。皆其家子孙所辑。宋时已于集外别行。后有张栻及朱子所作《文正书帖跋语》二则,当亦后人所附入。原本五卷,今只存三卷,则为陈振孙所改编。后被收入《四部丛刊》。
三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范仲淹生平详见《政府奏议》。此编皆范仲淹平生手简。共三卷。其中家书三十六篇,交游八十一篇。皆其家子孙所辑。宋时已于集外别行。后有张栻及朱子所作《文正书帖跋语》二则,当亦后人所附入。原本五卷,今只存三卷,则为陈振孙所改编。后被收入《四部丛刊》。
一卷。明阮琳撰。琳字廷佩,号晶山,福建莆田人。曾作过教谕之官。生卒年不详,大体在成化、弘治间(1405-1505)。朱彝尊《经义考》把他列于嘉靖之末,大概是因为没有看到本书的原故。该书首载太极、河、洛
二卷。清庄善孙撰。生卒年未详。庄善孙字性切,江苏阳湖人。诸生。其为诗词朴直,寄意深远,不事雕琢,有清气旋绕于笔端。虽经身世忧患,而绝无愤懑不平之语。深得于温柔敦厚之教。庄善孙死后,遗集由冯石溪等三人选
一卷。旧本题为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撰。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梁元帝萧绎(508-554)撰。但看其每篇自叙之言词,不象帝王之所言。从词气来看,亦不象六朝之作。亦非唐人的风格。疑为宋人所为。按
四卷。清吴嘉纪(1618-1684)撰。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江苏泰州)人。少时家贫而多病,勤学苦读,但因遇明末战乱而弃学业。入清后,不言仕进,隐居家乡,自题其居室为“陋轩”,著有《陋轩诗》
一卷。《文选》六卷。明董撰。生卒年不详。董,字文玉,浙江会稽(今杭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以忤刘瑾出为成安知县,迁刑部主事。瑾诛复故官。历侍读左谕德、侍讲学士,迁詹事,兼学士,进吏部
一卷。周董无心(生卒年不详)撰。关于董子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极略。《汉书·艺文志》云:“《董子》一篇。注:名无心,难《墨子》。”《隋书》、《旧唐书》、《宋史》等并称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云《董子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见《画史》。世传米芾天资高迈,处世潇洒,不与世俯仰,落拓难羁,是书正体现作者之清高孤傲,不从流俗之品质。是书述论书法、点评书家,而于古今书家皆多讥贬。米氏开篇即对历代论书之“征
一卷。清汤球辑。杜延业,一作杜光业、杜延笃,唐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延业精研自王隐《晋书》以下诸史及割据政权君臣传记,就萧方等《三十国春秋》删辑而成《晋春秋略》二十卷,今已佚。汤球辑为一卷,入《广雅书局
三卷。明李长祥(1612-1679)撰。长祥,字子发,号研斋,晚号石井道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人。崇祯年间进士,福王时授御史,著有《杜诗新编》、《天问阁集》等。该书主要内容是旧闻轶事,多为疏证史案。
二十卷。清张鸣珂(1829-1909)撰。张鸣珂,字公束,又字玉珊,浙江嘉兴人。曾以县令需次江右,官至中丞。家世清门,妙年力学,又得韵甫黄氏为师。于省垣书局任职二十余年。著有《艺谈琐录》等。是编诗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