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荀子

荀子

二十卷。荀况(约前319-前230)撰。荀况字卿,时人称之荀卿,汉人避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国(今山西安泽县)人。曾多次游学于齐,三次为齐稷下学宫祭酒。后去楚投奔春申君黄歇。春申君被杀之后,他也被罢职,即家于兰陵,著书终老。荀况治学甚广,哲学、政治、经济以至文学,造诣精深。他虽承继孔子之说,但却扬弃了其中的消极部分;并从儒家观点出发,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均有所批判吸收,从而建立起他的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他在政治上,强调维护等级制度,主张用礼义维持社会秩序;在天道观上,把“天”解释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在认识论上,提出唯物主义的世界可知论,强调“物理可知”,主客观接触才能构成认识。还提出正名的逻辑思想,着重演绎推理的运用,反对诡辩学说,强调名实必须相符;在人性论上,宣扬“性恶”,重视社会环境的教育改造作用。故唐宋之儒认为荀况学说是“离经叛道”,群起而攻之。韩愈读《荀子》曰:“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子》之不合当,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自韩愈谓荀书小疵,宋儒复攻其“性恶”之说。于是贬斥荀子者日众。然清代汉学大儒,多反其说,而钱大昕跋《谢刻荀子》、汪中《荀卿子通论》,二篇,义允辞严,始归于正。须知战国之政治、学术、人心、风俗,与春秋迥异,荀卿之言,皆因乎时势,而大旨遵乎仲尼,唐宋诸儒,偏执己见,而不自知其谬。荀子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成为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文章组织绵密,文辞繁茂,长于说理,中心突出,兼以风格浑厚著称。并善于运用类比和引证的方式来反复阐明问题。他的文章标志着中国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重要著作之一。汉刘向《七略别录》称为《荀卿新书》,著录为十二卷三十二篇,唐人杨倞为本书作注,以文字繁多,分为二十卷,称《荀卿子》。宋以后通称《荀子》。全书体系严整,贯彻了作者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中阐明对“天”的认识,提出“天行有常”的观点,即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的人定胜天思想表现得非常强烈。他又以心理学为基础,在《解蔽》里强调思维对于感觉的优越性。他吸取孔子的正名思想和墨家形式逻辑思想,在《正名》里阐述了名词起源的三要素:主观的、客观的和社会的,这些丰富的逻辑思想,均超过前人的成就。又认为“名”是“实”的反映,是社会的产物,由“约定俗成”而来。《非十二子》是他评论各家思想的专篇。荀子主张人的造就决定于后天的教育,他在《性恶》篇里特别强调“注错习俗”,“化性起伪(为)”,虽然性恶说属于唯心主义,但他所揭示的教育作用,却有其合理的一面。反对“学在官府”的古代教育制,争取另向贵贱有等的新制的社会教育方向转化。而他的《礼论》、《王霸》、《王制》、《富国》等篇便阐明了他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思想。《荀子》一书不仅反映出荀卿的哲学、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他文学上的成就——反对华辞巧说,崇尚实用,这和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他为后代论文提出原道、征圣、宗经的渊源,把文学和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荀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及文学史上都占重要的地位。但《荀子》亦是先秦诸子书中争论很大的一部书。一种意见全部否定,认为《荀子》全是伪书。以吕思勉、杨筠如为代表,他们的理由是:①《荀子》有“非象刑之论,与儒家之尚德化根本不相容。”②“《性恶》之论,法后王之言,亦皆与儒家之义不能并立。”③“其论礼也……亦法家论法之语。”④“儒家大师荀卿,其议论果如今《荀子》书所云,则在儒家中实为异军苍头;安得历先汉二百年迄无祖述之书,亦无反驳之论?”⑤“今《荀子》同《韩非外传》……《管》、《庄》、《列》诸子,《晏子春秋》、《淮南王书》者。……其与诸书同处,足证其书由抄袭而成。”二,否定一部分。以梁启超为代表,他说:“《荀子》全书,大概可信。唯《君子》、《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大略》七篇,疑非尽出荀况之手,或门弟子所记,或后人附益也。”三,全部肯定的,以杜国庠为代表,他认为,现存《荀子》三十二篇差不多都是可靠的。《成相》篇是荀况晚年自写的思想大纲,在全书各篇中,可以找到和它平行的文字。这就是他全部肯定的理由。(见《先秦诸子思想概要》)《荀子》在唐宋以前没有注本,唐代有杨倞《荀子注》流行最广,宋以来历代都有刻本。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卢文弨、谢墉校嘉善谢氏安雅堂刻本为最佳。谢墉著有《荀子笺释》。清人王先谦的《荀子集解》详赡精确,为《荀子》注本中最好的一种。王注有《诸子集成》本。近人梁启雄著《荀子简释》,有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读史镜古编

    三十二卷,清潘世恩撰。潘世恩(1770-1854),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第一;授修撰,后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职,偕纪昀经理四库全

  • 海丰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胡公著修,张克家纂。胡公著字又申,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举人出身,康熙七年(1668)任海丰县知县。张克家,邑人。海丰,隋为无棣县,明洪武中改为海丰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

  • 玉狮堂十种曲

    清陈娘(约1875年前后在世)撰。陈娘字叔明,号潜翁,一号玉狮老人,江苏阳湖(今属常州)人。以盐官需次浙江。精于音律。本书收传奇十种,前五种每种皆二卷、十六出。其一是《仙缘记》,写孙恪巧遇仙缘的故事;

  • 桃溪杨氏先德

    二卷。清杨希闵(见《十五家年谱》)撰。该书述其先世言行,上卷为祖德,下卷为女德。以见于志书及集部书者为据,每条下,皆有考证。现有咸丰间刊本。

  • 易象通义

    六卷。清秦笃辉撰。笃辉字山子,号榆村,汉川(今湖北武汉市)人,贡生。其谓:易有义而象以立,有象而义以明,义者象之所以然,象者义之所当然,通象而后通义,故名其书为《易象通义》。又谓卦变体实为彖爻取象之枢

  • 未轩文集

    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一卷。明黄仲昭(1435-1508)撰。黄仲昭名潜,以字行,号退岩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因直谏被杖谪官,弘治初(1488年

  • 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

    一卷。清邱嘉穗撰。嘉穗字实亭,上杭(今福建上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至善县知县。此书大旨谓《大学》“格致”一传,本来没有阙佚,不过是出现了错简而已。因此,不仅朱熹所补为误

  • 祁忠惠集

    十卷。明祁彪佳(1602-1645)撰。祁彪佳,字宏吉,号世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唐王谥忠敏,清谥忠惠。彪佳善诗文,工画山水、竹石、花卉。著

  • 周易精义

    四卷。清黄淦撰。淦字纬文,号绮霞,浙江杭州人,乾隆时举人。其著述有《七经精义》,《周易精义》为其中之。此书不列经文,不解章句,只就各家之说分条列举,亦不参杂己见。所集各家大体以宋儒为主。其友萧山王宗炎

  • 槜李往哲

    一卷。明戚元佐撰。元佐字希仲,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嘉靖进士,官至尚宝司卿。该书记一郡地方人物事迹的著作。“檇李”是嘉兴的别称,本为该县西南之一地名,又作醉李或就李。该书选录自洪武至万历初年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