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荀子杂志

荀子杂志

八卷。清王念孙(见《广雅疏证》条)撰。王念孙是清代小学校勘大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广雅疏证》十卷,《读书杂志》八十二卷,《志余》二卷。对各书不是全加校释,而是摘其一句或一条,考校诠释。凡立一说,必举古书,博采证据,之后才论定,故《清代通史》卷中第三篇十二章,说他所著书“最足令人信服,苟无强有力之反证,不足驳其说也。”是书为《读书杂志》第八种。念孙据卢文弨《荀子校本》与钱佃《校本异同》相校,详加考释,遂撰此书。书已付印,顾广圻复以手录吕钱二本异同示之。念孙因知吕本有刻本影钞本之不同,钱本亦有二本,不但钱与吕字句多有不同,即同是吕本,同是钱本,亦不能尽同。乃复阅详析,撰《补遗》一篇,附于书后。《补遗》略分二部,前为念孙及其子引之之说;后为顾广圻所校,可知其用力之勤矣。《王制》篇“析愿禁悍”,从《韩诗外传》作“折暴禁悍”。补遗读“愿”为“原”。《王霸》篇“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在下偏而国危,”谓“而国”二字衍,《补遗》谓“国在”断句,下“在”字衍。”《礼论》篇,“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以为足礼谓重礼,不足礼谓轻礼。”《补遗》谓二“足”字并“是”字之误,皆订前说之误者也。又如《非相》篇“善于后世”,引之谓“善”为“”字之误。《成相》篇,“欲衷对,言不从。”念孙谓“衷对”当为“剖衷”,未可尽据。即“成相”二字,引之谓成相者,成此治也。又荀子用语,与他书不同,如察辩对文,类法互用,念孙之言甚详,此读荀书者所不可不知也。有同治庚午金陵书局刊本。

猜你喜欢

  • 风俗通韵

    一卷。清倪玉华撰,李步衢校读。这是一部表现清代山东滨县一带方音的著作。初名《随乡读韵》,以济南程伯侃氏有《随乡读韵辨》,始改称《风俗通韵》。是书以乡音为主以合韵音,凡音之不出本韵者则从俗,音之出乎本韵

  • 周易大义图说

    二卷。清郑凤仪撰。凤仪字南荣,原名豹文,浙江萧山人,乾隆举人。此二卷,上卷载图四篇、说三篇,下卷载图说九篇,末附修道堂月课张之槎课卷一首,及郑氏自作纪梦诗一首。卷首有汪廷珍序及自序各一。全书不过两万言

  • 有怀堂诗文稿

    二十八卷。清韩菼(1637-1704)撰。韩菼,字元少,号慕庐,江苏长洲(今南京)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第一,由修撰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持论公允,不以利害、福祸左右其作为;天性恬旷,雅爱山水,暇

  • 满蒙合壁三字经注解

    二卷。此书为满语、蒙古语、汉语三种文字《三字经》对照本。满语在先,其次为蒙古语,最后是汉语。原汉本为宋王应麟撰,王相注释,雍正末,满州教习陶格译成满文;此书蒙古本为英俊所译成。有道光年间坊刻本。

  • 孟子章指

    二卷。汉赵岐(约108-201)撰。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经学家、画家。著有《孟子章句》。岐注《孟子》,每章之后,各附以说,标为章指。题辞说,所作《章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指,分

  • 五经总类

    四十卷。明张云鸾(生卒年不详)撰。张云鸾字羽臣,号泰岩,无锡人。此本采五经及《周礼》、《孝经》之语,分门排次。共分为七十二类,分上下二集。自跋谓大要不外经济、学术两端。上集为经济,下集为学术。观其目次

  • 章贡稿

    二卷。明陆奎章撰。陆奎章,字子翰,自号孤陈山人,又号东坤子。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七年(1528)举人。官至福建泰宁知县。此编首有正德八年(1513)翰林院侍讲南海伦文叙文,及正德七年(1512

  • 尊道集

    四卷。清代朱搴撰。朱搴字良一,黄陂(今湖北中部)人。此书成于1697年。全书宗旨在于宣扬程朱一派理学,抨击陆王学说。第一卷为“圣贤前编”,即编载孔子及孟子的事迹和后人的评论;第二卷为“伊洛渊源录”、第

  • 伤寒大白

    四卷。清秦之桢(生卒年不详)撰。秦之桢字皇士,云间(今上海松江)人。秦氏秉承家学,以医闻名于当时。对仲景之《伤寒论》颇有研究。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书中不以经分篇,而以见证分类,每类先论一

  • 考声

    五卷。唐张戬撰,近人龙璋辑。《考声》即《考声切韵》,此书不见于新旧《唐志》,历来公私书目亦未见著录,明修《永乐大典》,于每韵每字之音,胪列见存小学之书略无遗漏,亦未载此书,则其书亡佚已久。惟《慧琳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