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薛氏医案

薛氏医案

七十八卷。明薛己(1488-1558)撰。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医学丛书。吴琯辑。薛己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其父薛铠,精通医理,尤以儿科见长,为当时名医。己幼承家学,医学造诣较深,初以疡科知名,后又以内科著称,并兼通妇、儿、五官各科。对外科、口齿、骨科亦颇有研究。正德年间(1506-1521)被选入太医院为御医。后升为太医院判。嘉靖(1522-1566)年间又任太医院使。中年告归,致力于著书立说。薛己治学极为刻苦,《保婴撮要》林懋序说,他曾偶见薛立斋在家中“蓬头执卷,抽绎寻思”地研究医学。著有《外科发挥》、《疠疡机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痘疹撮要》、《本草约言》、《正体类要》、《内科摘要》、《外科心法》、《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家居医录》、《保婴金镜录》、《薛氏医案十六种》等书。另有校订旧本、附以己说者,如校注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外科精要》,王纶的《明医杂著》,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杜本的《伤寒金镜录》,以及其父薛铠的《保婴撮要》,倪维德的《原机启微》,朱震亨的《平治荟萃》等。上述医书大部分收入《薛氏医案》中,各书显著特点是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为说明理、法、方、药的依据。同时薛己在论述中,既熟悉前代医家各科治疗理论,又不拘泥于成方经方,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其学术特点主要为:注重后天脾胃。薛氏继承并发展了李东垣脾胃内伤论的观点,同时又提出自己见解。其治疗亦不限于李东垣之法。用药上多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以补脾胃阳气为中心。注重先天肾命。薛氏对肾命学说的认识,虽不如其后的赵献可等人,但后人多受其影响。薛氏继承并总结了前人对肾命认识,主张补肾应以温补为主。在辨证施治上重视调理后天脾胃和先天肾命,注重甘温,不尚苦寒,是脾肾并重的医家。薛氏的学术思想对明代以后诸家温补治虚损病证有很大的影响。此书初刊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系将薜氏父子所撰集校注的二十四种医书合刊而成。包括薛己《内科摘要》、《外科枢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女科撮要》、《保婴金镜录》等十部专著;明王伦辑《明医杂著》,宋陈自明撰《外科精要》,陈文中撰《小儿痘疹方论》,倪维德撰《元机启微》,陶华撰《痈疽神秘验方》等十一种校注本,另有其父薛铠所辑校的《保婴撮要》、《本草发挥》、《十四经发挥》等书。涉及宋、明两朝医家之内、外、妇、儿医著,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刻本,1926年大成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半农斋集

    八卷。清蒋中和(约1670前后在世)撰。蒋中和,字本达,又字眉山,靖江(今属江苏靖江)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任兰阳知县。著有《半农斋集》。是集为蒋中和诗文集。凡八卷。集中分为诗、

  • 思旧录

    一卷。明末清初黄宗羲(详见《宋元学案》)撰。该书为宗羲追记友朋遗事,皆杂录当时见闻。现存《梨洲遗书》本、《昭代丛书》本。

  • 野香亭集

    十三卷。清李孚青(1664-1719))撰。李孚青,字丹壑,河南永城(另说安徽合肥)人。大学士李天馥之子,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时年十六岁,人皆呼以“黑头公”。此集所收为康熙三十七

  • 孟子读本

    二卷。清王汝谦(1777-1855)辑评。汝谦字六吉,号益齐,河南武陟人。著有《四书记悟》、《尚书管窥》、《五子论文》、《省过斋文集》等。是书首有汝谦自序,称“协用席先生,讲孟子不屑于字句,但指其握要

  • 窦氏外科全书

    见《疮疡经验全书》。

  • 沔阳志

    ①十八卷,明曾储修,童承叙纂。曾储,广东南海人,贡生,官沔阳知州。童承叙,字士畴,本县人,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沔阳志创修于明景泰间训导胡经始,其时知州姜琯作《景陵志》,采录沔阳事。胡经始志嫌

  • 福堂寺贝余

    五卷。明茅元仪(详见《嘉靖大政类编》条)撰。此书首茅元仪自序中说:“崇祯三年,余守大将军,以傲罢,为头陀于是寺,有所感而识之。”也就是说,此书是茅元仪罢官后所作。内容杂记古今,语无伦次,议论也多偏颇。

  • 斗南黄先生辽阳稿

    二卷。《别稿》一卷。明黄正色(1522?-1570?)撰。正色,字士尚,号斗南。江苏无锡人。嘉靖七年(1528)举人。历官至南台御史,以护兴献太后葬承天。因论尚书温仁和、驸马崔元、中官鲍忠等不法,违逆

  • 下学堂札记

    三卷。清代熊赐履(1635-1709)撰。此书是作者重新修订其论著《闲道录》时,从自已平时札记中摘列与《闲道录》中观点相互关联的条目编辑而成,共计三百三十三条。全书宗旨是以攻击陆王学说为己任,称:“是

  • 辛甲

    见《辛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