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袁文笺正

袁文笺正

十六卷。《补注》一卷。清袁枚(1716-1798)撰。清石韫玉(1756-1837)笺。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初进士,改庶吉士。袁枚历来与赵翼、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大家”,又与纪昀誉作“南袁北纪”。袁枚以诗文扬世,创“性灵说”。提倡作诗应抒发胸臆,辞贵自然,成一格。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笔记》等书。石韫玉字执如,一字琢如,号琢堂,又号竹堂,晚号独学老人。江南吴县(今苏州)人。乾隆进士,官山东按察使。工诗善书,兼擅古文。归田后,闭户著书。著有《独学庐诗文集》等书。《袁文笺正》辑录骈体文近百篇。书中序言及补注,亦为石韫玉所撰。石韫玉称枚“四六”文“鲸铿春丽,怪怪奇奇,真天地间别是一种文字”,“直如杜诗韩笔,字字皆有来历”,但虑其“读者不知所出,辄茫然兴望洋之叹!”乃仿照“李善注《文选》之例,一一笺释之。间有舛讹,则加按语以订正之。”(《袁文笺正序言》)最早版本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鹤寿山堂刻本。清同治八年(1869年)刻本。

猜你喜欢

  • 卢植礼记解诂

    一卷。汉卢植撰,清黄奭辑。是编用臧庸、马国翰二版本互相校正。如门以向堂为正三句,附属《檀弓》夫入门右下,不附属上文子游趋而就客位下,但为公家讳二句,《诗》、《书》典籍教训也七句,不讳新君二句,收入《曲

  • 乐庵遗书

    四卷。南宋李衡(1100-1178)撰。李衡字彦平,号乐庵,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绍兴年间,进士及第,授吴江主簿,后知溧阳县。隆兴二年(1164)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知婺州、侍

  • 读春秋三传札记

    二卷。清单为鏓撰。为鏓字伯平,高密(今山西高密)人,咸丰、同治年间行教于栖霞,后主讲济南书院。著有《四书述义》(前集、后集)、《读经札记》、《奉萱草堂诗集》、《奉萱草堂文钞》等,后人编有《单氏全书》。

  • 紫藤花馆诗草

    四卷。廖基植(生卒年未详)撰。廖基植字壁耘,湖南宁乡人。清末诸生。廖基植为廖树蘅之子。树蘅颇以诗名,基植濡染家学,故亦喜吟咏。惟才力颇弱,又不事苦吟,故篇什殊无精彩。据其弟基棫叙称,基植尤好昌谷、义山

  • 皇明开运英武传

    八十回。不题撰人。据明沈德符《野获编》云,此书为嘉靖时武定侯郭勋撰,以彰其先祖郭英的开国功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亦持此说。另说为徐文长撰。作者究为何人,尚属疑案。该书为长篇历史小说,约成书于明代中叶

  • 篆书忠经

    二卷。清刘源书。刘源字伴阮,工画。此经共十八章,每章一种书体。第一章古文,第二章小鼎,第三章钟鼎,第四章方鼎,第五章悬针,第六章摹印,第七章坟书,第八章笏文,第九章柳叶,第十章玉筋,第十一章偃波,第十

  • 事言要元

    三十二卷。明陈懋学(生卒年不详)撰。陈懋学字希颜,福唐(今福建省福清县)人。万历四十年举人。官兵马司指挥。此书分类隶事。凡天部三卷、地部八卷、人部十四卷、事部四卷、物部三卷。取提要钩元之文,以名其书。

  • 还冤志

    三卷。北齐颜之推(见《颜氏家训》)撰。历代史志均有著录。《崇文总目》小说家作《还冤志》三卷,《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作《北齐还冤志》,殆因旧本之首题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遂误以冠于书名之上。《太

  • 通俗常言疏证

    四卷。近人孙锦标撰。是书仿《恒言录》,疏证通俗常言,颇增收后起词语。卷首有1924年作者自序。有1925年南通孙氏石印本,日本《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第二辑收入。

  • 续修浑源州志

    十卷,首一卷。清贺澍恩修,程续等纂。贺澍恩,江西南昌县人,光绪六年(1880)任浑源州知州。《浑源州志》自乾隆桂敬顺增修后,迄光绪初年又已百余年未修了,贺澍恩到任后,聘大同府教授经吉元、浑源州训导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