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溪丛语

西溪丛语

三卷。南宋姚宽(1105-1162)撰。姚宽字令威,号西溪,越州嵊县(今属浙江)人。其父姚舜明,绍圣四年(1097)进士,南宋建立后,历官户部侍郎、徽猷阁待制等。姚宽以父任荫补为官,仕至权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博学强记,精通天文推算。工词章、篆隶书法及工技之事。曾集古今用弩事实及造弩制度,编成《弩守书》。又著有《西溪集》、《史记注》、《战国策补注》等。此书为姚宽重要著作之一,主要考证典籍之异同。全书析为三卷,分条记事,多有可取。如辨《文选》神女赋“玉”字为“王”字之误;辨刘攽论萧何不为功曹之误;辨曹庭坚论徐浩诗瓌能字押奴来切之误;辨欧阳修论张继半夜钟之误;辨王安石《诗经新义》彤管为箫笙之误等,皆为精审。书中所记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考《感甄赋》始末,不辨其非;谓陶渊明诗中之田子春即《汉书·刘泽传》之田生;谓杜甫诗中之黄衫少年为《霍小玉传》之黄衫客;又谓杜甫诗中“俊逸鲍参军”句为讥李白等,皆失之穿凿附会。注刘禹锡诗“翁仲”字不知其不作于洛阳;注李白诗“唾井”字不知其出于《玉台新咏》;王宋诗引秦嘉赠妇诗误以第一首为徐淑作;引《诗品》误改宝钗字等,皆为疏舛。但总体看来,仍然瑜多瑕少,被后世学者看成“考证家之有根抵”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当时,即已受到大学者叶适的重视。叶适《水心集》有《西溪集跋》,称此书以易肥遁为飞遁,以《孟子》不若是恝为不若是二条,颇有功底;又谓金海陵王南侵时,姚宽推论太乙,荧惑行次,决其必败;又谓其著书二百卷,古今同异,无不该括;又谓其古乐府流丽哀思,颇杂近体诗,长短皆绝去尖巧,乃全造古律,加于作者一等,等等。可知,姚宽当时就是一位博洽工文之士,此书即以受到重视。足资今人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稗海》、《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啸园丛书》、《涵芬楼秘籍》、《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本作《西溪语》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清人陆心源作《西溪丛语校》,收入《潜园总集·群书校补》,可资参阅。

猜你喜欢

  • 伊阙石刻图表

    二卷。清代关百益(生卒年不详)撰。《伊阙石刻图表》一书,是我国记载龙门石窟艺术之先声。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卷首附有伊阙著名石窟表,著名诸窟所占空间区域。然后,列举名称、位置并加以说明。图的部分,又分为

  • 尚书略说注

    一卷。无作者姓名,清袁钧辑。《尚书略说》一卷,诸本多附之于《尚书大传》之后,并未单独列为一书,而袁钧则把它单独列出为一书,所征引的各条也都注明出处,间或附有考证,条下也有袁尧年所加之案语,与陈寿祺本完

  • 百两篇

    一卷。汉张霸撰,清王谟辑。《汉书·儒林传》说:“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能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

  • 理学疑问

    四卷。清代童能灵撰。此书是作者多年关于“理”、“气”、“仁”等方面的札记心得。首卷为“言心”,此卷中提出:“……心其精,形气之渣滓也”。第二卷为“言性”,提出:“气质中亦有义理。”第三卷为“言仁”,提

  • 明伦集

    三卷。宋涂近正(生卒年不详)撰。近正字尊爵,筠阳(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嘉定中以承务郎致仕,笃行敦伦,博学能文,而深于性理,所论与朱熹相表里。是集杂采前言往行,分为十类,曰:尽事、养志、勿辱、移忠、移治

  • 四书镜

    十九卷。清程天霖撰。天霖字济安,安徽新安(今河南新安)人。是书首有王康佐序及程天霖自序。自序称“大全精言,其理过于深奥;体注备旨,其词近于繁冗,均无当于初学,因纂是编”,是书大旨对义理口气反复推求,而

  • 明季史料

    共十种三册。是书为明代史料的汇编,包括徐世溥撰《汇变纪略》一卷、佚名撰《江陵纪事》一卷、许重熙撰《江阴城守纪事》一卷、佚名撰《东林事略》一卷、无名氏撰《东林纪事本末论》七首、蔡鼎撰《孙高阳先生前后督师

  • 二洪遗稿

    二种。清洪梧编。洪梧字桐生,安徽歙县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沂州知府。是书乃汇编其两位兄长洪朴、洪榜著作。洪朴为长兄,字素人,号伯初,拔贡生,应召试,授中书舍人,后出守顺德,视学湖北。洪榜为次兄,字汝登

  • 皋轩文编

    一卷。清李光坡(1651-1733)撰。详见《周礼述注》。此集共收文二十篇,均为发挥性理、阐明经义之作。持论皆有所依,其论学主程朱理学,论理则以郑氏为主,论易则宗邵子,而兼取扬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

  • 毛诗王氏注

    四卷。三国魏王肃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二十卷,王肃注。梁有《毛诗》二十卷,郑玄、王肃合注。《新唐书·艺文志》有《毛诗》二十卷,王肃注。《王肃注》二十卷。原书已佚。此书为马国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