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切
不分卷。清牟庭撰。庭初名廷相,字默人,山东栖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六十年(1795)优贡,官观城县教谕。该书大旨以为鲁申培受业荀卿门浮丘伯,齐辕固、燕韩婴非别有师授,各就鲁诗自推其意,最后赵人毛苌托名子夏,最不可信,卫宏为毛诗作序,郑康成拾其燕石,强名为宝,当劾郑笺黜卫序。寻博征浮丘申培之坠绪,因凭臆自专,改作诗序。书中论述多凿空结撰,而欲劾郑黜卫,凌驾三家,益见其不知量也。
不分卷。清牟庭撰。庭初名廷相,字默人,山东栖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六十年(1795)优贡,官观城县教谕。该书大旨以为鲁申培受业荀卿门浮丘伯,齐辕固、燕韩婴非别有师授,各就鲁诗自推其意,最后赵人毛苌托名子夏,最不可信,卫宏为毛诗作序,郑康成拾其燕石,强名为宝,当劾郑笺黜卫序。寻博征浮丘申培之坠绪,因凭臆自专,改作诗序。书中论述多凿空结撰,而欲劾郑黜卫,凌驾三家,益见其不知量也。
又名《明珠缘》。原书不题作者姓名,近代学者缪荃孙认为系明代李清所作,现代学者邓之诚认为此说“颇有似处”。近年来,有学者考证,进一步肯定李清是此书的作者。李清(1602-1683),字映碧,一字心水,晚
二卷。明李奎撰。李奎字伯文,号珠山。又号龙珠山人。归安(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起家力笔,官锦衣从事。奎当时不仅以诗鸣,且为贤者,尚气节。沈炼具疏弹劾严相父子,奎倾身庇之,故严世藩欲中以奇祸。奎得
九十二卷。清刘大櫆(1698-1779)选辑。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副贡生,师从方苞,为姚鼎推崇,系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有《海峰文集、诗集》等。《历朝诗约选》为何维朴校,因书第
二十四卷。元张养浩(1270-1329)撰。又题《张文忠公文集》、《张文忠公云庄归田类稿》。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累官至礼部尚书、参考中书省事。关心时政,注重吏治,著有《三事忠告》。《归田类
十一卷。清庄存与(详见《八卦观象解》)撰。存与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创始人。兼通五经,各有论述,尤长于《春秋》学。先前元代学者赵汸传《春秋》之学,认为《春秋》教有其法,即所谓属辞比事,因此以
①十二卷。清杨士雄修,丁时纂。杨士雄,浙江义乌人,监生出身,康熙三年(1664)任日照县知县。丁时,邑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杨士雄奉修邑志之檄,开局修志,经多方购求,得明万历年间知县杜
一卷。清宋懿修撰。懿修,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山阴训导,著有《观澜录注》、《经书笔记注》、《读书笔录注》等书。《中庸余论》乃安溪李光地所著,其分《中庸》为十二章。懿修就此书作论,取义理可互相申
一卷。梁代释明徽(?-522)撰。明徽,《续高僧传》列传称明彻,俗姓夏,吴郡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六岁丧父,出家住上虞王园寺,学无师。永明十年(492)竟陵王请僧祐去三吴讲律,途相识“从祐受学十诵,
四十卷。宋程俱(1078-1144)撰。程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今浙江衢州)人。以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后举进士,累迁将作监丞。又以撰述荐,迁著作佐郎。宣和二年(1120)进颂,赐上舍出身,除礼部郎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